凯歌
``` 勒石燕然奉诏还,宝刀犹系雀龙镮。 可是闻风先破胆,论功谁复羡天山。 诗句释义 1. 勒石燕然奉诏还:在塞外刻石纪念,接受皇帝的诏令返回。 2. 宝刀犹系雀龙镮:珍贵的宝剑仍被悬挂在刀鞘中,象征着其未被使用或未有机会展示。 3. 可是闻风先破胆:但一听到消息就感到恐慌。 4. 论功谁复羡天山:比较功劳的大小,谁能比得上那些在天山之上建立功勋的人。 译文 在塞外刻下石碑以铭记使命归来
【注释】 凯歌:胜利的军乐,指凯旋之歌。洗兵:洗去兵器上的尘土。风雨敞新晴:雨过天晴,天气晴朗。跃马归来:凯旋而归。意气横:气概豪迈。入夜,即夜幕降临。胡云:胡地的云。吹散尽:吹得干干净净。荒烟:荒野上弥漫的烟雾。明月:月光。边城:边境之城。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唐朝开元年间(713—741年),从军西北边疆时所作的七言诗组。 第一首写凯旋归来的豪情壮志。“洗兵风雨敞新晴”,点出“凯歌”二字
曾约机头玉指环,正愁边月几回弯。 今朝未信人还早,闺梦犹应度玉关。 注释翻译: 1. 曾经约定在战场上用玉制的戒指作为联系信号,现在却因为战事连绵不断而感到烦恼,月亮似乎也因此变得更加忧郁。 2. 我至今还未相信人们能够早日平安归来,因为在梦中我仿佛还能看见他们穿过玉门关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以“凯歌”为题,描绘了诗人在战场上英勇奋战的情景以及内心的焦虑和期望。通过对比战争的残酷和美好梦想
【注释】 1. 破贼:打败敌人。 2. 即招:立即招来。 3. 记室:官名,掌管文书、机要。 4. 彤管:红色的笔筒,比喻美好的文词。 5. 共泛:一起泛游。 6. 楼船:指大船,泛指水军。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一位参将戚公而作的。戚公,即戚继光,明末抗金名将。此诗前二句赞美他的赫赫战功和卓越的指挥才能;后二句则描写他与僚属欢饮作乐的情景。全诗写得情真意切,生动活泼。 首联两句,写捷报传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高适所作的,诗中描述了战争的惨烈和将领的英勇。以下是对每一句的解释: 凯歌赠参将戚公 凯歌:胜利的歌,这里指战功显赫的歌。赠:赠送。参将:古代军队中的中级军官,这里指的是将领戚公。 战罢亲看海日晞,大酋流血湿龙衣。 战罢:战争结束。亲看:亲自观看。海日晞:指太阳在海面上照耀。大酋:大的酋长或首领。流血:形容战争的残酷,血流成河。龙衣:传说中龙所穿的衣服,这里指战场上的战袍。
【注释】 戚公:戚继光(1528~1588),字元敬,号南塘,浙江会稽人。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军事家。他以抗倭名将而著称于世,在东南沿海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斗争中建立赫赫战功。后调任蓟辽总督,又镇压了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其一生为国捐躯,屡立战功。 【译文】 金印累累,垂放在他的肘后,像桃花一样娇艳;腰里佩戴着宝玉,光彩照人。 丈夫的意气应该如此,可我自笑读书有什么用处? 赏析:
【注释】 “衔枚”:口含物,不发出声音。古代行军时,为保持安静,防止敌人察觉而设。 “五千兵”:指五千名士兵。 “密领军符”:即军中的军令牌。 “密领军符明”:即军中军令传达明确,没有迟疑。 “狭巷短兵相接处”:狭窄的巷道里,与敌人短兵相接。 “杀人如草”:形容杀人之多。 “闻声”:指被杀死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夜战歌》中的一首,描写了一次夜战的情况。
诗句输出:瘴海楼船一夕过,泸江铁骑晓鸣珂。 译文输出:在瘴气笼罩的海域中,楼船如闪电一般迅速通过,而泸江的铁骑士在晨曦中发出清脆的号角声。 注释解释:瘴海——指热带雨林气候地区,充满瘴气;楼船——古时候的一种大船,用于海上运输或战斗;晓鸣珂——晨曦中,铁骑发出悦耳的号角声;功成日——成功的日子。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述了一幅壮丽的画面
《凯歌四首》:英雄赞歌,气势磅礴 《凯歌四首》是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所作的一首战歌。诗中描述了大将军南征讨伐不庭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胜利的渴望和必胜的信心。诗句“大将南征讨不庭,节旄万里耀威灵”描绘了将军率领大军出征,旌旗在万里之外闪耀着威严的光芒,展现了他的英勇和豪迈。 诗中的“辕门五夜狼星堕”和“直挽天河洗甲兵”,则描绘了军营夜晚的景象,象征着将军决心要引天河之水来洗净战甲和兵器
注释: 万里炎荒贴海平,腥波千尺舞长鲸。 王师百万从天下,瘴雨蛮烟一霎清。 译文: 万里炎荒贴海平,腥波千尺舞长鲸。 王师百万从天下,瘴雨蛮烟一霎清。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的《凯歌》中的一部分,全诗共有四首。这是其中的一首。 这首诗描述了一幅壮丽的战争场面,展现了战争的力量和威力。诗人以豪放的笔触描绘了战马奔腾、战士们奋勇杀敌的英勇气概,同时也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刻思考和反思。 "万里炎荒贴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