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学
注释:柴炉煨着芋头,与平生的友人一起度过。没有客人来敲门,这里就是我的居所。不要说我年迈体弱,清风明月陪伴着我半生清闲。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隐居生活的诗。首句描绘了作者隐居的生活状态和环境。第二句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第三句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态度。最后两句则是对前文的总结和升华,表达了作者对于隐居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整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注释】 宿晚村:在乡村中过夜。 眺(tào)望前村近,桑麻路欲迷:远望前面的村庄,道路好像要被树木挡住了一样。 过田衣拂水,缘径屧沾泥:走过田野时,衣服好像沾湿了。沿着小径走时,鞋底沾满了泥土。 远峤寒烟合,空林夕照低:远处群山的薄雾与夕阳相汇合在一起,显得十分幽静。树林里只有稀疏的几棵树,夕阳的余晖洒在地面上,显得非常幽暗。 村翁留我宿,也解说禅栖:村里的老人邀请我留下来过夜
宿荒院 行归山院晚,烟火隔人家。 垣倒自来鹿,草深多聚蛇。 空廊无月照,古殿有云遮。 年代寻碑辨,文章半藓花。 译文: 我行走在归途中的山谷里,傍晚时分来到了一座荒凉的老院子。院子里的房屋被烟火笼罩,隔着几户人家。院子里的小墙倒了,原来是自来的鹿群;草丛深处,有很多蛇聚集在一起。空荡荡的走廊里没有月光照亮,古老的殿堂上被云雾遮住了光线。我在寻找年代久远的石碑以辨别它的历史
【注释】 水国微茫处,凝眸景趣多。 水国:泛指水中的国家,此处代指江上。微茫:隐约不清的样子。 天光船底漾,云影棹边拖。 天光:天上的阳光照射在水面上。 船底漾:水面上的波纹映着天空的光亮。 云影:指天空中的浮云。 棹(zhào):船桨。 拖:拖曳,这里指浮云随着船行而移动的样子。 动我清幽兴,闻他欸乃歌。 清幽:指清雅、寂静的境界。 欸(è)乃歌:一种古老的江南吴地歌曲,用拍手打拍子唱
【注释】: 木:指枫树的叶子。述:叙述。 意匪:非。 外叶间:指树叶的表层。 情:情感。 还出叶底:指藏在树叶底下的情感。 【赏析】: 《寄外》一诗,写诗人隐居山居的生活情景。诗中以枫叶为喻,把深藏于叶底的“情”比作“意”,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感情和美好祝愿。全诗语言朴素,比喻巧妙,意境深远。 首句“述我山居事”,交代自己隐居山中的境况。次句“写叶频寄与”
【注释】: 江静雨初收,湖光滑似油。 江水平静,刚刚停歇的雨;湖面如镜,光滑得仿佛涂了油。 岸如随棹转,山欲趁波流。 船桨在岸边轻轻划过,山石似乎随着波浪流动。 牵兴多浮荇,忘机足野鸥。 水面上的漂浮的水草牵动了我的思绪;忘却机巧的野鸥让我感到惬意。 夜闻渔父笛,欲破一天秋。 夜幕中听到渔夫吹响的笛声,仿佛要打破了整个秋天的沉闷。 【赏析】: 这首诗是写景抒情诗。全诗四句,每句七字,共28个字
山房无一事,西日送残曛。 山房(书房)中没有什么事情,西沉的太阳把黄昏送走了。 饭取胡麻煮,香将柏子焚。 拿胡麻来做饭,用柏木来做火炉。 草坡闻牧笛,松坞响樵斤。 听到草坡上牧童吹笛子,松坞里响起砍柴声。 怪底窗昏黑,檐前一片云。 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屋檐下一片乌云。 赏析:诗人在《山房独坐》一诗中,描述了自己独自坐在书房中的所见所想,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首句“山房无一事”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内容,并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答。此诗是诗人经过隐居者居处时所写,表达了诗人对隐者的仰慕之情。 【答案】 译文:拄杖在云间远去,远远地走进薜萝丛中。 登上白石山,踩着青草径,树丛密布连着隐者的居所,桥危悬着隐者居住的竹坡。 人迹罕至的地方,只有我一人经过这里。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幽静清幽的自然风景画
扫石跏趺默坐间,春深幽鸟乱啼山。 白云爱我庵前住,与我常年共放闲。
山云水石道人家,方寸常开不夜花。 风味与人真个异,夜深拨火自烹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