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性
【注释】 1. 罗汉洞:指庐山东林寺的罗汉岩,因山形似罗汉,岩石上常有佛像,故名。 2. 浑无底:形容深不见底。 3. 青山:青翠的山。 4. 连冈抱曲涧:连绵起伏的高岭环绕着曲折幽深的山涧。 5. 片片削芙蓉:像芙蓉一样被切割成一片片的岩石。 6. 窥虎:偷看猛兽。 7. 蛰龙:冬眠的龙。 8. 回飙:旋风。 9. 蓝渡:蓝田县,今陕西西安市蓝田县。 10. 桃津:地名
这首诗是关于峄山的。下面是对每一行的逐句释义: 第1行:"何来鬼斧掷奇踪,独睨青天傲岱宗。" - 何来鬼斧掷奇踪:意为这是怎样的自然力量能够创造出如此奇异的景象? - 独睨青天傲岱宗:表示站在峄山之巅,俯瞰着广阔的天空,展现出一种傲视群雄的姿态,仿佛要与泰山(岱宗)一决高下。 第2行:"夜雨孤祠留禹迹,秋霜断碣觅秦封。" - 夜雨孤祠留禹迹:夜晚的细雨中,祠堂的遗迹依然清晰可见
注释: 万绿交织,笼罩着野外的烟雾;江南五月,天气半晴。 双双燕子飞向人群,引得新雏掠过水边。 译文: 万片绿叶交织在一起,笼罩在田野上空的烟雾中;江南五月,天气半晴。 双双燕子飞向人群,引得新雏掠过水边。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通过对景物的生动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景色的喜爱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富有生活气息。 首句“万绿交织,笼罩着野外的烟雾”,描绘了一幅浓绿密布
【注释】种竹:种植竹子。移花:移栽花卉。庭:院落,庭院。石室:指隐居之所或书斋。其二:第二首。 【赏析】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时在王将军石室的读书处,作者自号“白云居士”。 首句“种竹移花欲满庭”,写种竹移花以满庭院,意在表明自己志趣高洁。种竹移花,本是一种雅事,而此处用以表达自己对名利的超然态度。 “高斋雨过万山青”一句,写诗人雨后登览万山之景,见群峰苍翠,山色空蒙
【注释】 断碑空锁旧宫扉,七十馀君事总非。 匣里已无金策在,封中岂有白云飞。 青连齐鲁岚烟净,蜃作楼台海日晖。 俯仰置身轻一羽,天风飒飒引征衣。 【赏析】 此为登岱诗之一。诗人登上泰山极顶,放眼望去,只见青山绿水,云雾缭绕,令人心旷神怡。然而诗人心中却感慨万分,因为自己年事已高,已经无法再上这高山了。他想到了自己一生的经历,曾经有过七十多个皇帝,可是这些往事都已经不重要了
昆明泛舟宿太华山缥缈楼 登上山顶临水而居,为何要留连不舍。 蓼花白苹青草绿,暮色中起我愁绪。 万顷波涛声入耳,木末行舟; 千寻山峰倚近池,头上月游。 石鲸不见秋风动,金马来追夜月游。 何限乾坤萧瑟意,依然缥缈一飞楼。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登高远望,看到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便留下欣赏,但心中却有难言的愁绪。“蓼白蘋青起暮愁”一句,点明题旨。 “万顷涛声行木末,千寻岳色倚池头
【注释】 仙人挟博泰山隅:仙人挟带着博戏的筹码,登上泰山的一角。 授我真形五岳图:传授给我真实的身体和五岳的形象。 大谷风生岩壑动,平原势压海天孤:巨大的山谷中吹来阵阵风,岩石峡谷震动着,平原上气势雄壮地压迫着大海天边的云彩,显得孤立无援。 骊珠未晓光先吐,灏气才临雨欲俱:骊山(在今陕西)的珍珠还没有等到拂晓就先露头了,浩渺的气运降临到大地时,天空中的乌云就要布满了。 遥指齐州烟九点
【注释】岩:山石。息机:佛教语,指悟道后不再追求名利,不再与世争竞的意思。“息机”即“息心”或“息念”。息机、息念,都是佛家用语。息机、息念是佛教术语,出自佛教经籍的典故。 【赏析】此为禅僧自述其隐逸的生活。苔衣深没胫,一定不知年。“苔衣”句意谓岩石上长了厚厚的苔藓,把脚都盖住了,所以不知道有多少年了,这是写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喜爱和留恋。 茫茫无始前。“息机”两句,意思是说
【注释】 跨壑浑无地:跨过山沟,看不到地面。 凌虚别有天:凌空高飞,别有一片天地。 谁能身似鹤,纵步入苍烟:谁能像仙鹤一样,飘然凌空而入云烟之中。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石梁洞的奇景。首句写“跨壑”时不见地面,第二句写凌空高飞,别有天地,第三句写身如仙人,可以飘入云烟中,最后一句写身在云烟之中,仿佛身临仙境了。全诗以奇特的想象,描绘出了石梁洞那迷人的美景,令人神往
泰岱山头一片石,影落沧溟浸空碧。 鸟道扪星十八盘,峭壁回飙四万尺。 鸡鸣赤日升扶桑,日观峰高海水黄。 徂徕梁父倒地伏,咫尺颢气摩穹苍。 金书玉匣秋烟里,七十二君呼不起。 长剑峨冠跨赤螭,梁园之客石城子。 振衣绝顶须眉开,吴越周秦何壮哉。 把酒问天天不语,罡风飒飒天门回。 乘风独噀去东极,化作蜃市成楼台。 老蛟奔走骊龙怒,珠光吐射三峰摧。 夫君挥手招八表,明月转向青天来。 蓬瀛明灭不可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