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雍来
晚登印山亭同顾参军渔渡亭空晚倚势为尔,影接城楼翠霭多。 天束四围环碧巘,沙平双带走沧波。 重林路向愁边断,极浦帆从鸟外过。 揽胜怀乡无限意,对君更愧鬓先皤。 注释: 1. 晚登印山亭:指傍晚时分登上印山的亭子。 2. 同顾参军渔渡:与顾参军一起在渔渡度过时光。参军,古代官职名,这里指顾参军。 3. 亭空晚倚势为尔:亭子空荡,我在这里靠着亭子的地势(高处)而立。 4. 影接城楼翠霭多
夕感 河淡天高望雁迟,气清露重夜何其。 空余客鬓愁难尽,到处朋情惜易离。 残月半床乡梦觉,薄凉孤馆草虫悲。 凄风响落双梧井,泪滴停砧不语时。 注释: - 夕感:夜晚的感触。 - 河淡天高:天空中云层稀薄,天色显得格外高远。 - 望雁迟:望着远方飞翔的大雁,因为天气的原因,它们飞得很慢,所以看起来好像迟了一些。 - 气清露重:空气清新,露水很重。 - 空余客鬓愁难尽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 第句注释:琦塍街是一条古街,晚归的人很多,所以诗人要穿过这条街;鸡声不隔烟,指夜晚的鸡鸣声透过烟雾传来;斜光薄龙岭,指月光从东南方照在山岭上,显得有些斜。 第二句注释:随径踏寒林,指诗人沿着小道走进一片树林中;月漾空潭影,指月亮倒映在空荡荡的潭水中。 第三句注释: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晚归途中所见的景色以及自己的感受。 第四句注释:这是写景抒情
积雨之后,天气放晴,我站在高处,放眼远望。 晚霞映照着崇山峻岭,万峰苍翠欲滴。 雨后的天空,云朵散去,留下一片碧空如洗。 江水波光粼粼,鱼儿自由翱翔,仿佛在嬉戏玩耍。 小径穿过草丛,通向寺庙,古木环绕,烟雾缭绕。 垂钓之矶隐于烟雾之中,仿佛仙境一般。 读诗思乡之情,让人感叹时光易逝。 长沙空寂无人归,只能独自徘徊
《三月三游惠山即事其二》是一首描绘春天美景的诗歌。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 诗句解读: 1. “水到春深绿似油”:这句诗描绘了春天里湖水涨满,绿得如同油脂一般,形容湖面的绿色非常浓密和鲜明。 2. “青娥载入牡丹头”:这里用“青娥”指代年轻女子,将她们乘坐在盛开的牡丹花上的情景描绘出来,形象生动。 3. “板桥转去垂杨里”:描述了一座板桥在杨柳的掩映下,显得更加古朴和宁静。 4.
【赏析】 《宿惠山寺》是唐代诗人钱起的代表作之一。 首句“烹泉人卧迟”,以简洁的笔触勾勒了一幅宁静幽美的夜景图,使人仿佛置身于那清幽的寺院之中。第二句“夜火叩僧阁”,则进一步描绘了僧侣们在夜间点燃篝火、敲钟打鼓以报平安的场景。第三句“山鸟栖未安,惊飞松子落”,则生动地描绘了山林中的鸟儿因惊吓而惊慌失措的情景。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寺院夜晚的宁静与和谐,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注释: 1. 自舜山步至惠山:自舜山上的山阴小路,走到惠山。舜山是苏州市的一个著名景点。山阴,这里指的是舜山的背面。 2. 一径寻山阴:走的是一条小径去探寻山的背阴处。 3. 后岭睇前岭:回头看看那前面的岭。 4. 翠烟寒恋衣:绿意盎然的小树丛中飘荡着淡淡的烟雾,冷不防地让人感到有点寒心。 5. 穿松踏枝影:穿过松树林,踏在树枝的影子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舜山的山阴小径上走到惠山
【注释】 三月三:古代汉族民间传说,三月三是龙的生日。游惠山:在无锡的名胜古迹之一。即事:写眼前所见所感之事。其一:第一首诗。浮生:指人生。须鬓:胡须和头发。如旧:像过去一样。载酒峰前:载着美酒登上山峰。又一年:又是一年的光景。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游惠山时的观感,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态度。 “三月三游荡画船,龙山龙塔望依然”,描绘了作者在三月三这天,荡舟于画船之上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荷塘景色的诗。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翻译,以及必要的注释: 第1句:“波光如镜映芙蕖,蟹舍垂杨返照余。” - 波光如镜:形容水面上的波纹像镜子一样明亮。 - 芙蕖:荷花的别称。 - 蟹舍垂杨:指荷叶上挂着露水,像是螃蟹的小窝和柳树的影子。 - 返照:夕阳照射,这里用来形容夕阳的余晖洒在荷叶上。 第2句:“仿佛鹅湖风渐急,一帆秋水网银鱼。” - 仿佛:好像、似乎。 - 鹅湖
注释: 梁溪:即梁溪水,源出江苏无锡西南,流至苏州东折而入太湖。晚眺:傍晚时分眺望。 溪流:指梁溪水。日易斜:太阳渐渐西斜。疏树:稀疏的树木。寒声起:冷风的声音在树林中响起。一鸟:一只鸟。逐云归:跟随着白云归来。去不已:离去不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画卷。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形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画面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诗意。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