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雄
诗句释义:果树成林万颗垂,瑶池分种最相宜。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瓜果的种植场景,展现了古代农民辛勤耕作、精耕细作的情景。诗人以果树成林和瑶池分种为画面,描绘了一幅丰收的景象。同时,通过对比焉耆城外的千树种植和哀家的独擅奇,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独特技艺的自信和自豪之情。 注释: 1. 果树成林万颗垂,瑶池分种最相宜:描述果树茂盛,果实累累,而瑶池中种植的瓜果最为适宜。 2. 焉耆城外犁千树
【注释】 瓜果四首:唐代诗人杜甫有《秋兴八首》组诗,其中第二首中有“忆过梁州十二门,人烟江树燕蝉喧。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露气入茅屋,溪风起钓艇,看云倚杖行,飞鸟向塘落。客心悲未央,客耳愁听断。却思茅屋处,破屋无竹椽。”此诗即是以梁州为题的《秋兴八首》。梁州,即今陕西省南郑县。 苍藤蔓架覆檐前,满缀明珠络索圆:“苍藤”,形容藤萝缠绕的样子。“蔓架”,指攀缘而上的支架。“覆”,遮盖
第一部分:瓜果四首 其一 释义: 镇心齐剖绿沉瓜,翡翠冰融月一牙。 更有甘芳黄玉软,囊驼筐篚贡天家。 注释: 镇心:形容内心安定、平静。 齐剖(qi pi):整齐地切开。 绿沉瓜:绿色的沉甸甸的西瓜。 翡翠冰融月一牙:形容西瓜肉质细腻如翡翠般晶莹剔透,仿佛融化的月光。 更:表示转折的意思,这里指“还有”。 甘芳、黄玉、软:都是形容西瓜的口感和味道。 囊驼(náo tuó)筐篚(fěi):
【注释】 彩帕:用五彩丝线制成的头巾。支机石:织机的横梁,也指织工。天孙:即织女星,传说中的织云锦裳的人。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蚕桑的民歌。首句“彩帕蒙头手挈筐”,写姑娘们头戴彩帕,手拿竹篮,去采柔软的桑叶。次句“河源两岸采柔桑”则描绘了姑娘们采摘桑叶的地点和环境,表现了劳动的艰辛。后两句“此中应有支机石,织出天孙云锦裳”则写出姑娘们通过努力,终于把桑叶制成了精美的云锦。全诗语言朴实无华
【注释】 气候六首其四:此诗是作者对南方某地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该地区气候温暖、物产丰富和精华多在此处探求的赞美之情。 八城:八个城池。 蹦度:渐次。 尚有温和一气涵:还有温和的气息弥漫着。 物产不殊乡国:物产与故乡没有不同。 美:好的意思。 精华:精髓,精华。 中探:其中探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南方某地的热爱之情。作者通过对该地区的描写,展现了该地区气候温暖
终年无雨湿荒郊,气脉难腾地太高。 终年无雨,荒郊之地,空气沉闷难以升腾。 偏是新苗经未惯,农夫原不望春膏。 偏偏这些新长出来的小苗儿,它们还没有习惯过这种湿润的气候,所以农民们并不期待春天的雨水能够滋润大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诗中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通过对波涛、地势、草地、雨水和阳光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下面我将逐句解读并给出注释: - 波翻丽水已西倾(波翻丽水已西倾):这句诗描述了丽水之波翻涌的场景,已经向西倾斜。丽水是指一条河流,它在这里被形容为波翻浪涌的样子,形象地描绘了河流的动态美。"已西倾"表示河水已经开始向西边流动,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 -
诗句释义: 山北孤城寒更多,海城蒲类雪成窠。 译文: 在山北的孤城中,寒冷的感觉更加明显,而在海城的蒲类县,雪花已经堆积成了雪窝。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不同地域风情的观察。诗中通过对“寒”、“雪”等词汇的运用,营造出一种冷冽而美丽的画面,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通过对不同地理环境的描绘,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
【注释】 几畦:几块地。蔬,蔬菜,泛指各种菜。畦,田地的行列划分。 成行:整齐划一。 白韭青葱:白色的韭菜,新鲜的青色。韭,菜名,即韭菜。 萝菔儿:萝卜类植物的通称。怜:爱惜,怜悯。 蔓菁(mànjīng):一年生草本植物,地下块茎可食,也可制腌菜。瓮(wēnɡ):一种瓦器,圆形口、矮而深。 【译文】 几块地里种的蔬菜不整齐,白韭青葱我特意品尝。 萝卜类植物怜悯秋色已老,隔年香的蔓菁瓮中贮藏。
注释:西土气候高寒,与伊犁州相似。伊犁州位于中国的东端,气候与中原地区有很大差异。 地分咫尺时争刻,翻乱征衣件件俱。 译文:土地虽然相近,但气候却截然不同,使得衣物在战争中被翻乱,一件件都是战争的见证。 赏析:《气候六首》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这组诗共六首,每首都以一个地名开头,分别描绘了西域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其中“西土高寒气候殊”,描述了西域的高寒气候和与中原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