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际周
草堂数仞墙高峻,美富群儿那许窥。 赏析: 此诗为辛弃疾的《论诗绝句八首·其一》,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以“草堂”为题,借古喻今,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独特见解和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思考。 “草堂数仞墙高峻”,这句诗描绘了一座坚固的高墙,象征着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坚定信念与执着追求。“高峻”二字不仅形容了墙壁的高度,也暗示着诗人们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在诗人看来,诗歌创作如同攀岩登高
异军韩白起中唐,太历诗旗卷不张。 传得辋川清澹致,漫将风格贬钱郎。 这首诗的译文是:韩愈和白昼这两位诗人兴起于唐朝中期,他们的诗歌旗帜在历史舞台上并没有被掀起。他们所传承的辋川诗风清新淡雅,但后人却常常用这种风格来贬低那些风格迥异的钱郎。 赏析: 首句“异军韩白起中唐,太历诗旗卷不张”中的“异军”指的是韩愈和白昼这两位诗人,他们是唐朝中期的杰出代表
``` 诗句原文: 惊人语岂在奇雄,改罢长吟几费工。 识得后山深细处,不应衣钵嗣涪翁。 译文: 惊天动地的话语不在奇伟雄壮,修改完诗文已耗费不少功夫。 若能理解背后深邃细腻之处,就不应该效仿苏轼继承苏轼的衣钵。 注释: 1. 惊人语岂在奇雄:意指令人震惊的言论不在于言辞的雄浑豪壮,而在于其深刻或震撼人心的内涵。 2. 改罢长吟几费工:意味着经过多次修改和润色,诗人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论诗绝句八首 其六 苏雄梅老最心知,六一风流迥出时。 不道攀韩凌杜手,却惭常尉五言诗。 注释: - 苏雄梅老:指苏轼(苏)和黄庭坚(梅)。 - 六一风流:这里代指杜甫,杜甫有“诗史”之称,他的诗被誉为具有“六一风姿”(即清新、高雅、深刻)。 - 不道攀韩凌杜:意指杜甫和韩愈、李白相比,各有所长。 - 却惭常尉五言诗:惭愧的是自己的五言诗不如常建的诗好。常建是唐代著名诗人,以五言诗著称。
【注释】 ①学杜唐人一义山:指杜甫,因杜甫号“杜陵老翁”,又称“杜工部”,故称杜甫。唐人一指杜甫的诗。 ②体兼昌谷恨幽闲:指诗的风格兼有杜甫和孟郊(昌谷)的风格,即既深沉又幽静。 ③当年尽作扁舟句:指当年杜甫所作的诗歌中,有许多是写船行江湖、泛游山水之作。 ④高浑真堪透圣关:指孟郊诗风的高古浑朴,真正能够进入圣人的境界。 【赏析 】 本篇题下原无小字,但据内容看,应是杜甫《戏为六绝句》组诗之一
【注释】 论诗绝句八首 其二: 不独江西爇瓣香,推崇语早著苏王。 后贤不解源流溯,苦划鸿沟别宋唐。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一次诗会上即兴创作的一首论诗绝句。全诗以议论为主,夹杂着诗人的感慨。首句点题,表明作者认为江西诗派与江西诗风一样,不仅在江西受到尊崇,而且在其他地方也同样被尊崇;第二句承上句而来,说明人们只知道推崇江西诗派和江西诗风,却没有去探寻其渊源。第三、四两句则直指时弊
注释: 1. 派启西昆自大年:指诗风从西昆体开始,由大年开创。 2. 玉溪深寄几人传:玉溪,指的是白居易,他的诗歌被广泛传播和流传。 3. 鹿门特眼拈清怆:鹿门山,是杜甫的故乡,他在这里看到的景象让他感到心情沉重。 4. 饾饤宁劳觅郑笺:郑笺,指的是郑玄的注解,这里表示不需要去寻找郑玄的注解。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论诗绝句八首》中的第七首。这首诗主要讨论了诗歌的风格
注释:唐人诗论有家风,表圣殷璠一脉通。 莫怪蹄涔才调集,洪澜全障浣花翁。 译文:唐人的诗论有其独特的风格,表圣殷璠一脉相传。 不要奇怪为什么才华横溢的人聚集在一起,这是因为他们被浩荡的洪水所阻挡,无法前进。 赏析:这首诗以议论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唐代诗歌风格的评价。第一句“唐人诗论有家风”表明了唐诗的流派和特点;第二句“表圣殷璠一脉通”则是指唐代著名的诗评家殷璠,他的评诗风格为人所共知
草堂数仞墙高峻,美富群儿那许窥。 当代几人能具眼,退之而外有微之。
不独江西爇瓣香,推崇语早著苏王。 后贤不解源流溯,苦划鸿沟别宋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