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浚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作答此类试题时,首先通读全诗,把握其思想内容,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语言,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然后根据问题的要求作答。 “井水旗亭姓字香,老沦贫病遇堪伤”,这是写自己一生的遭遇。从字面上看,“井水”和“旗亭”都是地名,“姓字香”是说自己有名望。“老沦”是“衰老”、“沦落”的意思。“贫病”指贫穷和疾病。“堪伤”指值得悲伤。“老沦”就是年事已高
【题解】 此为诗人对好友远生遗著的题咏。远生(1786-1854),字远生,一字稚存,号铁云居士,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乾隆五十七年举于乡试,嘉庆四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官河南道监察御史、贵州学政。诗有《铁云诗钞》。 【注释】 ①玉立:比喻人品格高尚。把襟:指风度翩翩。②炙輠抽毫:形容文章才思敏捷。③迈往:超越世俗。④射覆:猜谜语的一种游戏。⑤推枰:围棋术语,双方交替着子布在棋盘上。⑥契阔
乱后久不入山闻龙王堂大松为风所拔感忆成咏 阻兵屡爽入山期,龙臂当关最耐思。 未料雨风成毁折,更堪斤斧与创夷。 再来庸有盘桓地,相鬻谁怜偃蹇姿。 重为摧柯念人事,清泉流怨下孤池。 注释: - 乱后久不入山:指国家混乱之后,很久没有进入山林了。 - 闻龙王堂大松为风所拔:听说龙王堂的大松树因为被风吹倒而感到惋惜。 - 阻兵屡爽入山期:由于战争阻碍,多次未能进入山林。 - 龙臂当关最耐思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重阳佳节,收到朋友寄来的奇觚诗后,写下的一首和诗。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祝贺之情,也反映了诗人自己的处境和心情。全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首句“脱木凄凄天有霜”,以自然景物起兴,描写了重阳节的寒冷天气。这里的“脱木”指的是秋天,而“凄凄”则形容天气寒冷。诗人通过描绘这一景象,为下文的写作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 第二句“书来已过展重阳”
【注释】 岫云寺:指位于山西永济县的华阴山麓,有“天下第一道观”之称。 罗㬋(wěi):地名。在晋西南,今属运城市,为古华阴县地。 釜(fǔ)底:比喻平地,这里指山脚。 化城:佛教语,意为“教化之城”。 端扆(yǐ):古代帝王所坐的宝座,也泛指帝位。 九峰朝帝树:形容九座山峰像众仙朝拜皇帝那样排列在山前,而山顶的松柏则似树木参天,如众仙侍立于皇帝身旁,故称之“朝帝树”。 鸣阶一水肖龙泓
【诗句释义】 项蹶赢颠一刹那间就分开了,云台高议又纷纷议论。 蒯生早已看到哀韩信,子厚为何要依附叔文。 曹社鬼谋将不会得国,棘门儿戏岂能当军。 豆萁和瓜蔓悠悠往事多,付与江湖当作传闻传。 【译文】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就像项氏和嬴氏的争斗一样,瞬间之间就分出了胜负。历史上那些风云人物,他们之间的争论和分歧不断。 蒯通早就看出韩信的结局,子厚为何还要依附王叔文呢?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有关诗句的内容和重点来筛选信息,并加以解释。首先从“万马西来作太行,云屯馀怒散丛冈”中可以看出这首诗是描写景色的。“作”、“屯”、“散”是动词,“太行”、“丛冈”是名词。然后从“尽收髡赭供初色,复遣精蓝枕右方”一句中可以看出这是写山的。“髡”、“赭”都是颜色词,是名词;“左方”是方位词
辛酉元日与啸麓入西山因忆前游占题岩壁 太行如染入阑干,千里岚光雪未残。 千里之遥的山峦被染成一片淡雅之色,如同一幅泼墨山水画卷展开在眼前,而山间的薄雾和飘渺的云彩,更增添了一份神秘与宁静。这两句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西山的壮丽景色,使人仿佛置身于那遥远的古代,感受着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 山鸟欲翻愁爆仗,畦菘全坼念春盘。 山间鸟儿展翅高飞,似乎在为即将到来的春天欢唱
幼伟招陪樊山泊园二老小饮梅郎在坐 越日樊山两示近作奉答一首 樊山,在今江苏镇江东北。幼伟,李贺号。 二老,指李益和郑覃。李益字君虞,郑覃字公休。 风流:才情风流。 谈深真觉夜帘温:深夜交谈,不觉得寒气逼人。 感时欲贬三家政,念旧还哀九逝魂:想朝廷要罢免他的宰相之职,而怀念故人。“三家”谓李德裕与牛僧孺、李宗闵的党争;“九逝魂”谓白居易、元稹、刘禹锡等八位诗人相继去世。 璚枝称绝艳:梅花盛开枝头
这首诗是诗人在初冬时节,回到自己的近郊胜地游玩,并向他的好友夕秀展示自己的所见所感。 首句“多生领识岩居胜,每对青山似目成”,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的岩居胜景的自豪和喜悦。这里的“领识”意味着诗人对自己居住环境的深入了解和欣赏,而“目成”则是指诗人常常对着青山,仿佛看到了自己心中的理想景象。 第二句“僚底疏慵差自喜,吟边徙倚若为情”,则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悠闲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