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缵宗
【注释】: 迎佛何年至,驼经事恐虚。 行宫方听法,休上退之书。 【赏析】: 此诗是诗人自述其生活态度。首句“迎佛何年到”,表明自己对佛法的信仰,但不知何时能够真正达到。第二句“驼经事恐虚”,则表达了自己对佛法的真实性产生怀疑,认为那些通过驼经来传扬佛法的行为可能都是虚假的。 第三句“行宫方听法”,说明自己正在行宫里聆听佛法,过着一种修行的生活。然而最后一句“休上退之书”
这首诗名为《太湖三首》,由明代诗人胡缵宗所作,描绘了太湖的壮丽景色。下面将逐句进行诗意解读: - 第一首诗: - 开头两句:“茫茫四郡尘嚣外,渺渺五湖烟雾中。” 这两句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场景,四郡(通常指四个行政区域)被喧嚣的尘嚣包围,而五湖(太湖周围的五个湖泊)则笼罩在一层朦胧的烟雾之中。这种对比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 - 第三句:“若更无山天地溷,纵还有石水云空。” 这里表达了一种哲理
注释 惊喜君王至,西华夜启扉。 后车三十乘,载得美人归: 1. 惊喜君王至:指君王突然来到。“惊”字写出了意外之喜,“喜”字写出了欣喜之情。 2. 西华夜启扉:指在深夜时打开大门迎接宾客。“西华”是地名,这里指的是皇宫。“启扉”是开门的意思。 3. 后车三十乘,载得美人归:指车队中有美女相伴。“后车三十乘”是指车队中有三十辆车,“美人归”是指美女归来,这里指美女陪伴君王。 赏析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登天柱阁 - 关键词:天柱,阁楼。 - 注释:天柱,比喻高大的柱子,这里指楼阁中最为突出的结构。 - 译文:登上高高的天柱阁。 - 赏析:此句描绘出登阁时的第一印象和心理感受,突出了阁的高耸与宏伟。 2. 与客上江楼,横江山欲浮 - 关键词:与,江楼,横江山,欲浮。 - 注释:与(yǔ),陪伴;江楼,指在江边建造的楼宇;横江山,形容山峦如波浪一般连绵起伏;欲浮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结合全诗的具体内容来分析。 闻大驾幸楚恭记:听到皇上的车驾将要到访楚国。 闻道銮舆晓渡河,岳云缥缈护晴珂:听说皇帝的车驾早晨就渡过了黄河。山间的云雾缭绕,仿佛是保护着那晴朗的车轮。 千官玉帛嵩呼盛,万国衣冠禹贡多:众多的官员携带着玉帛
【注释】 傍海:靠近海边。月生潮:指月亮升起,潮水上涨。不出:指潮水涨起但尚未漫过岸边。缘江路:沿江的路。 两山云出东西树,五夜星摇上下天:指太湖中的两座山峰云雾缭绕如树木一般。五夜:泛指夜晚。 洞口鳞鳞千顷玉:指太湖口的波涛像无数堆叠的玉片一样。 水心皛皛万家烟:指水面上雾气蒸腾,如同万家炊烟。 鸟喧花发壶觞乱,太守颓然醉欲仙:指诗人在太湖边的酒肆中喝酒作乐,沉醉得几乎要成仙了。 【赏析】
【注释】 1. 系马:在山林中骑马时系住马匹。 2. 灵宫第几天:灵宫即仙宫,这里指仙人居住的地方。 3. 紫霞:紫色的霞光,形容天色。 4. 丹灶:用丹砂炼制成的灶,这里指炼丹炉。 5. 金庭空阔:指仙境中的空地广阔。 6. 蛟龙斗:形容龙在争斗。 7. 玉柱玲珑:形容山峰挺拔,如玉柱一般。 8. 日月悬:比喻天体的运行。 9. 改火:古代一种计时方法,每三年更换一次历法,称为“改火”。 10
皛皛云将曙,冥冥雾欲晴。 寻山聊驻马,贳酒不停觥。 泉急水初冻,霜团月更明。 逢人问前馆,鸟外即山城。
清泉白石照吴门,驻马停杯日未曛。 塔影青围江左树,殿光红映海东云。 灵池窈窈能留客,明月娟娟欲傍君。 诗罢闻歌扫花坐,迁乔春鸟语初勤
征客愁看云隐隐,居人惯听雨潺潺。 将军列塞屯千骑,刺史分符控百蛮。 万齿横斜江上石,四时层叠雾中山。 人耕细竹寒烟外,春在丛梅冻雪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