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符道者
注释: 双林桂:双林寺的桂花。龙华三会主,指佛祖释迦牟尼;捶开凤阁九重城,指佛祖在九重天上讲经。梁王筑倒金刚佛,指梁武帝(502-549)建造了大通年间的佛像;更问如何不讲经,意即佛祖为什么不宣讲佛法。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以问答的形式展开,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质疑。首联提出问题:“身受龙华三会主,捶开凤阁九重城”,意指自己虽然受到佛陀的教诲
【注释】 “毗卢”指大日如来,梵语“毗卢遮那”,是佛教密宗所尊奉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印”即印章,此指佛经。 “天中慈月三峰迥”:天空中的月光照亮了三座山峰。 “指外悬河万派深”,佛经中有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此句借指佛经。 “仙舸独游华藏海,无边川泽喜归心”:神仙乘坐着船在大海中游览,看到了无边的江河湖泊,心中充满了欢喜。 【赏析】 这是一首咏佛诗,诗人以神话传说中佛祖的形象和故事为题材
熊耳岩 熊耳宗师葬洛阳,龙城天子泣千行。 回担只履葱山上,惊杀梁王与魏王。 注释: - 熊耳宗师:指历史上著名的人物熊耳山的道士或禅师。 - 葬:埋葬。 - 龙城天子:古代皇帝的称呼,这里代指皇帝。 - 泣千行:形容泪水流了很长的一行。 - 回担:背影。 - 只履:只有一只鞋。 - 葱山: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指熊耳山附近的某座山。 赏析: 《熊耳岩》是一首表达哀悼之情的诗歌
《五祖东山月》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禅宗意境融合的诗作,由唐代禅师克符道者所作。下面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1. “东山分祖印”: - 东山象征着禅门的起源地,代表了禅宗的传承。 - “分祖印”意味着在这片土地上,历代祖师留下的印记被铭记。 2. “空际月成轮”: - “空际”形容月亮高悬于无际的夜空,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 “月成轮”则形象地描绘了月亮如同一轮明亮的车轮,静静地悬挂在空中。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局部的意思来提炼语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石头松”是题目,点出全诗所写之物为松树。“出石雄委迥,樛林况莫同”意思是说松树从岩石上生长出来,姿态雄壮,高耸入云,而那扭曲的树木与它相比更是别有风韵。“翠含烟霭外,闰布雪霜中”意思是说松树的枝叶郁郁葱葱,青翠的枝叶在烟雾弥漫的山外
【解析】 “百丈松”是题目,也是全诗的纲。作者以松为题,意在咏松,赞颂松的坚韧不拔、高洁坚贞的品质。 首句写景,描写百丈和霜岭上的松树,形象地勾勒出一幅苍劲挺拔的山松图。次句写人,用“蛇盘鹤性瘦如龙”来比喻诗人的性格,突出了诗人傲岸不屈的性格特点,同时表明了诗人要像松树一样具有高风亮节的精神品质。第三两句写人,意思是说:下堂后去索称名字,不会师心一万重。 【答案】 百丈和霜岭上松,蛇盘鹤性瘦如龙
这首诗是一首颂扬六祖曹溪宝的诗,通过对曹溪宝的描述,表达了对其深厚的敬仰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南得黄梅意":这里的“南”指的是禅宗在南方的发展,而“黄梅”则是指曹溪宝,因为曹溪宝是黄梅派的代表人物。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曹溪宝从南方得到了黄梅派的精髓。 2. "曹溪记法泉":这里的“曹溪”指的是曹溪宝修行的地方,“法泉”则是形容曹溪宝修行时的境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吉州鲤 五天慈雨细,师得润禅林。 碧眼千灯印,清源一派心。 有涯来夐远,无底更深沉。 别嗣曹溪后,众人仰德音。 赏析: 吉州鲤是一首描绘佛教文化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诗歌。通过描述吉州的自然环境、佛教寺院以及僧侣的生活,表达了对佛法和禅宗修行的敬仰之情。以下是对每句话的逐词释义和分析: 1. 五天慈雨细:这里的“五天”可能是指连续的五天或某个特定的时期。而“慈雨”则是一种象征性的描述
夹山雷 澧水风涛急,参差海岳摧。 浪中澄得月,天外振惊雷。 龙领珠难取,溪岩宝易栽。 接人机路险,寰海更谁偕。 注释: 1. 夹山雷:这首诗以“夹山”为题,描述了澧水两岸的壮丽景色和自然现象。诗的第一句描绘了澧水风涛的猛烈,第二句则表达了海岳被风涛摧垮的景象。接下来的两句分别描述了浪中的月光和天上的雷声,表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第四句以龙领珠比喻珍贵之物难以获取,而溪岩宝则容易栽种
【诗句释义】 南泉竹:指竹子在南方生长,具有独特的品质和风格。 根蒂欲何寻:“根蒂”是指竹子的根基,“欲何寻”是说想要寻找它的根基在哪里。 孤奇迥众林:形容竹子与众不同,独特且高雅。 凤来敲节目:“节目”是指竹子的纹理,“敲节目”是说凤凰在竹林中翩翩起舞时,敲击着这些纹理。 龙去晓知音:“知音”是指懂得欣赏竹子的人,“龙去”是指龙飞走了,而“晓知音”则是说只有懂得欣赏竹子的人才能看到它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