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炯
《黄鹤楼》 黄鹤楼头秋日阴,客中扶病强登临。 东南野色分吴楚,江汉涛声自古今。 泽国秋高红叶少,乡关天远白云深。 仙人玉笛无消息,但听萧萧万户砧。 【注释】: ⑴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蛇山之巅,传说始建于三国时期东吴时吴王孙权所建,历代屡有兴废。 ⑵扶病:指身体不适。 ⑶吴楚:泛指吴地和楚国。春秋战国时代楚国、吴国是当时的政治中心,后因以“吴楚”泛指江南一带。 ⑷江汉:长江与汉水
“谁知吾子汉棱粥,压倒东坡玉糁羹”是一首出自宋代诗人吴炯的作品。下面将围绕本首诗作展开详细的赏析: 1. 诗意解读: - “谁知吾子汉棱粥”:表达了诗人对某种独特粥品的赞赏。这里的“吾子”可能是对某种特定粥品的昵称或尊称,而“汉棱粥”则暗示了这种粥的独特之处,可能在于其形状、口感或是制作方法上的特点。 - “压倒东坡玉糁羹”:此处用“东坡玉糁羹”作为对比,强调了汉棱粥在味道或品质上的卓越表现
这首诗是颜孝子乌墓的诗句,下面我将逐一解释: 1. "人伦风化自孝始" —— 这是说,人的品行教化从孝顺开始。 2. "我怀义乌颜氏子" —— 我怀念的是浙江义乌的颜氏家族的人。 3. "昔从书传闻其名" —— 以前我从书籍上听说了他们的名字。 4. "今来浙东入其里" —— 现在我来到了浙江东部,进入了他们的家乡。 5. "未入里先见路碑" —— 还没进入村子,就看到了路旁的纪念碑。 6.
【注释】: 1. 束带真成屈壮图:束带,指系住腰带。屈壮图,意谓束缚了壮志豪情。 2. 宁思饱死叹侏儒:宁,岂;思,思念;饱死,饿死;侏儒,身材矮小的人,此处借指平庸之人。感叹自己宁愿饿死也不愿做一个平庸之人。 3. 便拈手版还丞相:手版,古代官员朝见皇帝时所持的手板;还,归还;丞相,指宰相。比喻辞官归隐。 4. 却觅芒鞋踏故庐:踏,穿;芒鞋,草制之鞋;故庐,旧居;却,反而、反而地。表示回到故乡
人伦风化自孝始,我怀义乌颜氏子。 昔从书传闻其名,今来浙东入其里。 未入里先见路碑,高冢巍然云树里。 犹有群乌绕墓飞,或者神乌长不死。 衔土伤吻土亦亦,乌血凝成墓山紫。 今古人人皆有亲,负土葬者岂独此。 如何感召到山禽,须就人心推物理。 生前服劳情自苦,亡后附身哀靡已。 天地悯怜鬼神泣,无知羽族有所使。 父子茔域永相依,白云深处精灵起。 风吹草卉即莱衣,溪浮蘋藻为甘旨。 千秋万古此经过
束带真成屈壮图,宁思饱死叹侏儒。 便拈手版还丞相,却觅芒鞋踏故庐。 少日萦心但黄奶,暮年使鬼勾青奴。 他时有客来载酒,解道欲眠卿去无
吴炯,永兴(今湖北阳新)人。 则礼子。 高宗绍兴十三年(一一四三)由枢密院编修官出提举浙西茶盐(《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九)。 十五年,改两浙转运判官(同上书卷一五四)。 二十二年,为成都路转运副使,次年,改知荆南府(同上书卷一六三、一六五)。 未几卒。 有《五总志》一卷,事见《仪顾堂题跋》卷八《五总志跋》。 今录诗二首。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