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翥
注释: 鶗鴂(yī jué)声中花片飞,楚兰遗思独依依。 春天的鸟鶗鴂在叫,花儿纷纷飘落;我思念着楚地的兰花,独自黯然神伤。 春风先自悲芳草,惆怅王孙又不归。 春风又吹过,却为芳草而感到悲哀;王孙啊,你为何还不回来呢?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诗。上片写诗人看到春天的景物而想到远方的朋友。首句“鶗鴂”(即伯劳鸟),又名布谷鸟,相传是春之神鸟,因鸣声哀切而得名。《说文解字》载:“伯劳,一名鶗鴃
以下是对《朱翁子负薪卷》的逐句翻译和解释: 1. 富贵危机解杀身: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富贵生活的深刻认识。"富贵危机解杀身"暗示了在富贵中,人们往往会忽视自身可能面临的危险,甚至为了追求短暂的享受而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观念在古代社会是一种普遍现象,许多人因为无法抵抗物质欲望的诱惑而导致悲剧的发生。 2. 是非千古付樵人:这里的“樵人”指的是普通百姓,他们通过辛勤的工作来维持生活
【注释】 西施浦:地名,在今浙江嘉兴县西,是古代著名的水陆码头。鸿雁声:鸿雁鸣叫的声音。於菟(yú tú):传说中野兽名。 【赏析】 《题赵仲穆江圃归帆图》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写于宋光宗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秋,诗人在杭州时。全诗描写一幅秋晚行舟归帆图,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水乡风光的热爱之情。 开头两句“西施浦头鸿雁声,苎萝山下于菟行。”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秋景图
注释: 额黄:指画中的眉毛。销尽:消失,磨灭。玉婵娟:美如玉的眉。翠袖:指画中人的衣带。凝愁:忧愁的样子。暮烟:落日的余晖。旧日汉宫:指过去的汉宫。三十六:指三十六宫。秋露泣铜仙:秋天的时候,宫女在宫殿里哭泣。 赏析: 《题王蕺隐画山水》是清朝诗人朱彝尊的作品。这首诗以细腻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画中人物的神态和情感。诗中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
《招韩伯清泛湖》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物活动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第一句:“段桥春水绿初柔”。描述了一座名为段桥的小桥,在春天的时候,桥下的河水呈现出绿色的嫩绿色泽,给人一种温柔的感觉。这里的“春水”指的是春季的河流,而“绿初柔”则形象地描绘了春季河水的颜色和质感。这句诗通过具体的景物,为读者营造了一个宁静、和谐的春天氛围。
【注释】 官街:旧时官府街巷;鼓:古时以鼓报时,这里指击鼓报更。鼕鼕(dōng dōng):鼓声。 独坐中庭:独自坐在庭院当中;满扇风:扇着一扇扇的竹席,扇出阵阵凉风。 堕地:落下。和露湿:沾上露珠。 青虫:一种小动物,这里指蟋蟀。悬在月明中:指它挂在月亮下面。 【译文】 静悄悄的官街上只有一更鼓,我独自坐在庭院当中,扇着一扇扇的竹席,扇出阵阵凉风。 落在地面上的一点一滴露水,沾上竹席的草叶
【注释】 1. 浮云散尽:指暮色中云彩消散,天空呈现。 2. 暮空:天色已晚的天空。 3. 江南诸峰:泛指南方的山峰,这里指江南一带的山峦。 4. 夸娥:指传说中的女英雄嫦娥。 5. 苍翠:葱郁繁盛的样子,这里指山峰的苍翠之色。 6. 过淮东:指越过长江往东。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登高望远时所见之景。首句写天光渐明,云彩消散,诗人站在高处放眼远眺,看到远处天际线处,有数十座青翠的山峰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题发挥,通过描绘画中的栀花,表达了对徽宗的无限怀念之情以及对国破家亡的痛苦悲愤。 宋徽宗是北宋皇帝,他画的栀花,有龙沙魂断之悲;扇面有遗墨,有凄凉之感。 三十六宫,指宋宫中的三十六个妃子。 更无花鸟诉秋风,意思是:更没有花儿鸟儿来诉说秋风吹过宫庭的情景。这里用“花鸟”比喻徽宗的嫔妃。 【答案】 宋徽宗画栀花(《清明》组诗之三);“栀”(zhī);栀花(木犀)的别称
【注释】 小游仙词:唐代教坊曲名,属《霓裳羽衣舞》的序曲。 摴蒱(pǔ):古代的一种博戏,类似今天的掷骰子。真妃:指杨贵妃。 【赏析】 此诗是写宫中宴会上的歌舞娱乐生活。 第一句,“月圃群芬次第开”,写月夜中众花竞放,犹如仙境一般。“月圃”指月亮所照之地,即宫廷;“群芬”指百花盛开,芬芳四溢;“次第”指按一定的次序,这里指按季节、按时间顺序;“开”指绽放,盛开。第二句,“步前红露下瑶阶”
诗句释义: - 美人临水笑相邀:描绘了一位美丽的女子站在河边,面带微笑地邀请旁人。 - 自解罗巾掷作桥:她解开自己的头巾,抛向空中,形成了一座桥梁。 - 同觅云间仙伴侣:她邀请别人一起去寻找云端的神仙伙伴。 - 杏花坛上听吹箫:在杏花环绕的坛子上聆听箫声。 译文: 在水边的女子微笑着邀请他人,自己解下头巾抛向空中,化为一座小桥。她邀请人寻找云间的神仙伴侣,一同在杏花盛开的坛子旁听着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