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仁
丰乐华楼已劫灰,涌金春色未尘埃。 注释1:丰乐华楼,可能是指某个历史建筑或景点,因战乱或自然灾害而受损,现在已成废墟。 注释2:涌金春色,形容春天的景象,涌金可能是地名,春色则描绘了春天的景色。 译文:丰乐华楼已经变成了废墟,但春天的美好仍然如故。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丰乐华楼的描述,表达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视和保护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春天美景的赞美和怀念之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
注释:冷风吸吮蝉鸣声,清风吹动仙鹤背部生白霜。 赏析:此诗写景抒情,通过描写寒秋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孤独寂寞、高洁脱俗的情感。首句写“冷吸蝉吭露,清摇鹤背霜”这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秋日的寒冷,蝉儿在冷风中啼叫,鹤背上结满了白霜的情景
【注释】 歌舞儿嬉:形容人们欢庆时唱歌跳舞。度岁年:度过岁月,即过年时的情景。龙川:指作者的故乡,在广东龙溪,故称龙川。 遗俗:遗留下来的习俗。依然:依旧,如故。金胜船:用金银装饰的船。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好友汪水云所作的题赠诗之一。诗中既表现了对友人深厚情谊的怀念,也表达了对故乡和家乡民俗的无限眷恋之情。 “歌舞儿嬉度岁年,当时先见忆龙川。”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注释: 斜阳照耀下的葛岭少有行人经过,一片荒芜的山岭系着废兴。留得下临湖观赏春雨的景象,东风摇曳飘落木香棚。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赞美汪水云诗卷之作,通过对葛岭和临湖春雨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汪水云诗歌的喜爱之情。 首句“斜阳葛岭少人行”,描绘出一幅夕阳下葛岭无人行走的画面,营造出宁静、幽深的氛围。这句诗通过“斜阳”和“葛岭”这两个关键词,营造出一种苍凉、寂寥的氛围。 次句“一片荒山系废兴”
杨柳苏堤欠补栽,谁能瀛屿种添梅。 去年我与西湖别,健在明年又会来。 注释:苏堤是西湖十景之一,杨柳未长出新芽,所以需要补栽;瀛屿是杭州的一处名胜,谁能在那里种下梅花呢?去年我与西湖告别,今年我还健在,明年还会再来。 赏析:诗的前两句写自己与苏堤杨柳告别的情景,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眷恋之情。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明年还会再来西湖的期待和信心。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意境深远
注释:西子西湖只是一般,翠云珠髻恣意欣赏。世间美人都能吸引人,高鼻虬须也让人着迷。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赞美西施的诗。诗人通过比喻的手法,把西施比作西湖的美景,用“翠云珠髻”描绘了西施的美丽。最后一句“高鼻虬须也被瞒”,则是在称赞西施不仅貌美,而且有独特的气质和魅力,即使高鼻虬须的男子也为之倾倒。整首诗既表达了对西施的赞美,又体现了古代诗歌的审美情趣
注释:八盘九曲的道路已经荒凉,四圣三贤中有一半已经去世。 乍见少年还感到眼花,只是因为山色和湖光的缘故。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欣赏汪水云诗卷时写下的,表达了他对诗歌的热爱和对山水之美的赞美。首句“八盘九曲”描绘了汪水云诗卷中的曲折山路,“已荒凉”则暗示了诗人对此的感受。次句“四圣三贤半在亡”则是对汪水云诗卷中人物命运的感慨,其中“四圣三贤”泛指历史上的圣贤,“半在亡”则表达了他们对逝去的惋惜之情
绿幕红帘遮不住舵船,日复一日船头扑打金钱。 笙歌如水随波荡漾,转瞬即逝,过眼的笙歌最令人怜爱。
【注释】 ①啮雪苏:苏轼的字。②庾公:指庾亮(278—329),晋代诗人,字南津,南阳新野人,历任中书令、征西大将军等职。③龙首黄扉:指朝廷高官显贵。④衡门:衡门之下,贫者所居;比喻隐士的居处。 译文: 咬着雪块忍饥挨饿的苏东坡,受尽了折磨。老来还做北朝臣子的庾亮,他与当年那龙首黄扉的朝廷大员没有什么两样。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对当时一些趋炎附势的无耻小人的讽刺和谴责
注释:灵隐寺的冷泉图开,奇峰西竺远飞来。天然苍翠都消减,无奈满山金碧堆。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灵隐寺的美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他以“奇峰西竺远飞来”形容山势险峻,景色壮丽;以“天然苍翠都消减”表现了山林之美;以“无奈满山金碧堆”形容满山的金黄与绿意交错,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