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吸蝉吭露,清摇鹤背霜。
注释:冷风吸吮蝉鸣声,清风吹动仙鹤背部生白霜。
赏析:此诗写景抒情,通过描写寒秋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孤独寂寞、高洁脱俗的情感。首句写“冷吸蝉吭露,清摇鹤背霜”这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秋日的寒冷,蝉儿在冷风中啼叫,鹤背上结满了白霜的情景。
冷吸蝉吭露,清摇鹤背霜。
注释:冷风吸吮蝉鸣声,清风吹动仙鹤背部生白霜。
赏析:此诗写景抒情,通过描写寒秋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孤独寂寞、高洁脱俗的情感。首句写“冷吸蝉吭露,清摇鹤背霜”这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秋日的寒冷,蝉儿在冷风中啼叫,鹤背上结满了白霜的情景。
晓莺催起。问当年秀色,为谁料理。怅别后、屏掩吴山,便楼燕月寒,鬓蝉云委。锦字无凭,付银烛、尽烧千纸。对寒泓静碧,又把去鸿,往恨都洗。 桃花自贪结子。道东风有意,吹送流水。谩记得当日、心嫁卿卿,是日暮天寒,翠袖堪倚。扇月乘鸾,尽梦隔、婵娟千里。到嗔人、从今不信,画檐鹊喜。 注释: 1. 晓莺:早晨的黄莺。 2. 秀色:美丽的容颜或姿态。 3. 为谁料理:为谁而操劳? 4. 怅别后
长爱秦郎绝妙词,荒寒暗合辋川诗。 斜阳万点寒鸦处,流水孤村又一奇。 注释:我非常喜欢你的绝妙词句,荒冷的景色和你的诗相得益彰。 斜阳洒满大地,万点寒鸦栖息之处;流水潺潺,一座孤寂荒凉的村庄
【注释】 ①湖船客:泛舟在西湖之湖中。②尊酒:盛酒器,这里指酒。③断续斋钟:寺庙里早晚的钟声断断续续。④高峰南北:指杭州城东南和西北两座高峰,即雷峰、北高峰。⑤飘零野褐:指山野间穿行的人衣。⑥葛岭楼台: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是一处风景秀丽的名胜区。⑦吴山宫阙:指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的吴山。⑧灵峰: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境内,为佛教名山之一,又名天柱山、上天竺等,山上有飞来石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诗,把握诗情,读懂词意。然后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分析诗人的情感,理解诗词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 “君王曾惜如花面”,这句是说君王曾经爱惜过像花朵一样美丽的容颜。这里的“如花面”是指君王的美貌。 “往事多恩怨”,这里指的是与君王之间曾经发生过许多的矛盾和纷争。 “霓裳和泪换袈裟”,这里的“霓裳”指代了《霓裳羽衣曲》
【注释】 来鸿:归雁。燕:比喻燕子。江潮:指长江的潮水。画扇:即“折扇”,用来遮阳避雨。雕阑(lán):栏杆。西陵:今湖北宜昌市,位于长江之中。凌波:指女子在水中行走的样子。陌花:野花。遗曲:指遗留下来的歌调。孤山路:荒凉的道路。晚蒲:傍晚时分的芦苇。病柳:枯萎的柳树。五云:天上五彩祥云。翠辇:皇帝的车驾。青红:这里借代男女情爱之物。下鹄(hú)池:在今湖北当阳西北,相传为东晋王羲之读书的地方
扬州慢 译文: 危阁已摧,红墙已毁,只有定王台还在。 听着江面上的风声,燕子在诉说着离别后的惊恐。 尽管江上的风景依旧美好,但曾经被野火破坏的痕迹依然明显。 把潇湘的渔笛吹奏得如泣如诉,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沉沦。 妙奴已经不见,纵然有秦观这样的知音,又怎能再找到呢? 正当雁妾悲歌,雕奚醉酒舞剑,楚户停止打砧。 化作碧色的旧愁,魂归何处?晚日沉沉,阴云笼罩天边。 天空仿佛平展的铁桥
注释: 1、汉家糜粟诏,将不醉、饱生灵。 2、便收拾银瓶,当垆人去,春歇旗亭。 3、渊明权停种秫,遍人间,暂学屈原醒。 4、天子宜呼李白,妇人却笑刘伶。 5、提葫芦更有谁听。 6、爱酒已无星。 7、想难变春江,蒲桃酿绿,空想芳馨。 8、温存鸬鹚鹦鹉,且茶瓯淡对晚山青。 9、但结秋风鱼梦,赐酺依旧沈冥。 赏析: 这首词以“禁酿”为题,通过描写一个醉酒人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体验
【注释】: 曾住西湖画幅间:曾经居住在西湖的画卷之中。 楚乡久客亦良难:在楚国的故乡长久的作客也不容易。 先生道眼无分别:先生的眼光是超脱世俗的,对万物没有分别。 浙水江云一样看:像浙江的水和江上的云那样看待。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题汪水云《画舫斋诗》之八,赞美汪水云的才识、高远的胸襟,同时也抒发了作者自己久客思归的心情。 诗的前两句写汪水云的才情与胸怀。“曾住西湖画幅间”,意思是说
注释: 金人捧露盘——指唐末五代时吴越国王钱缪的妃子林宝娘,她曾为钱镠生下儿子钱元瓘(kuǎn),后来被钱镠所杀。后以“金人”指代钱镠。 丙午钱塘——即公元906年,吴越王钱镠在杭州建立都城,定国号为“越”,称钱镠为“武肃王”。 湿苔青,妖血碧,坏垣红——描绘了一幅破败的景象,湿苔、妖艳的血和破坏的墙都被染成了红色。 怕精灵、来往相逢——担心这些精灵(鬼魂)会在这里相遇。 荒烟瓦砾
销尽黄金是此窝, 高人攲枕看晴波。 钱塘门里九曲寺, 得似先生一曲多。 注释: 销尽黄金是此窝——形容生活简单,无需用金玉装饰,享受这种清贫的生活。 高人攲枕看晴波——指诗人像一位高人一样斜倚枕头,欣赏着平静的水面波光。 钱塘门里九曲寺, 得似先生一曲多——在钱塘门内,有一座九曲寺,景色优美,与诗人所画相比,九曲寺的风景更加迷人。 赏析: 本诗以“消”字为引,表达了对汪水云简朴生活的赞美
注释: 1、汉家糜粟诏,将不醉、饱生灵。 2、便收拾银瓶,当垆人去,春歇旗亭。 3、渊明权停种秫,遍人间,暂学屈原醒。 4、天子宜呼李白,妇人却笑刘伶。 5、提葫芦更有谁听。 6、爱酒已无星。 7、想难变春江,蒲桃酿绿,空想芳馨。 8、温存鸬鹚鹦鹉,且茶瓯淡对晚山青。 9、但结秋风鱼梦,赐酺依旧沈冥。 赏析: 这首词以“禁酿”为题,通过描写一个醉酒人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体验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诗,把握诗情,读懂词意。然后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分析诗人的情感,理解诗词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 “君王曾惜如花面”,这句是说君王曾经爱惜过像花朵一样美丽的容颜。这里的“如花面”是指君王的美貌。 “往事多恩怨”,这里指的是与君王之间曾经发生过许多的矛盾和纷争。 “霓裳和泪换袈裟”,这里的“霓裳”指代了《霓裳羽衣曲》
扬州慢 译文: 危阁已摧,红墙已毁,只有定王台还在。 听着江面上的风声,燕子在诉说着离别后的惊恐。 尽管江上的风景依旧美好,但曾经被野火破坏的痕迹依然明显。 把潇湘的渔笛吹奏得如泣如诉,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沉沦。 妙奴已经不见,纵然有秦观这样的知音,又怎能再找到呢? 正当雁妾悲歌,雕奚醉酒舞剑,楚户停止打砧。 化作碧色的旧愁,魂归何处?晚日沉沉,阴云笼罩天边。 天空仿佛平展的铁桥
【注释】瞿塘:即瞿塘峡,位于重庆市奉节县境内。平流:指江水平静如镜,没有激波。 译文:船行瞿塘峡中,惊涛骇浪,但到了平流处,便安然无恙。 赏析:这首诗写三峡险滩的惊心动魄的一瞬。“瞿塘”是三峡之一,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长江流经其下,形势险要,水急浪高,为长江三峡中最险峻的一段。诗人以“惊舟”形容船行瞿塘时,因水流湍急而颠簸,又以“平流”形容船至平缓之处,因而安然无恙
注释1:露湿看花脚,莺啼欲晓山。 译文:清晨的露水湿透了花瓣,黄莺的啼叫唤醒了即将破晓的群山。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诗人通过对晨光中露珠与花朵、莺鸟的描绘,展现出一个清新、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画面。首句以“露湿看花脚”为起兴,暗示了春天的到来。第二句“莺啼欲晓山”,则进一步描绘了晨曦中鸟儿欢快的叫声和群山苏醒的景象,形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意盎然的画面。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
【注释】 消:消融。千嶂:山峦。春日,雪消融了。清:清澈。逼:接近。五湖:太湖的别称。赏析:此诗描绘的是春天里山间的景致。首句写山峦间积雪在春日消融,显得格外清晰;次句写清澈的秋水与远处的群山相接,仿佛是一幅山水画。全诗通过对春日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