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糜粟诏,将不醉、饱生灵。
便收拾银瓶,当垆人去,春歇旗亭。
渊明权停种秫,遍人间,暂学屈原醒。
天子宜呼李白,妇人却笑刘伶。
提葫芦更有谁听。
爱酒已无星。
想难变春江,蒲桃酿绿,空想芳馨。
温存鸬鹚鹦鹉,且茶瓯淡对晚山青。
但结秋风鱼梦,赐酺依旧沈冥。

注释:

1、汉家糜粟诏,将不醉、饱生灵。

2、便收拾银瓶,当垆人去,春歇旗亭。

3、渊明权停种秫,遍人间,暂学屈原醒。

4、天子宜呼李白,妇人却笑刘伶。

5、提葫芦更有谁听。

6、爱酒已无星。

7、想难变春江,蒲桃酿绿,空想芳馨。

8、温存鸬鹚鹦鹉,且茶瓯淡对晚山青。

9、但结秋风鱼梦,赐酺依旧沈冥。

赏析:

这首词以“禁酿”为题,通过描写一个醉酒人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体验,表达了作者对于饮酒文化的理解和赞美。

首句“汉家糜粟诏,将不醉、饱生灵。”意为汉朝的皇帝下诏禁止饮酒,但是人民不会因此而停止喝酒,他们会继续满足自己的需求。这既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饮酒的普遍态度,也揭示了人们对于酒精的依赖和渴望。

接下来的几句,词人描绘了一幅醉酒者的生活画面。他收拾起银瓶,准备去当垆卖酒,但是当垆人已经离去,春天也已经过去。这个场景展现了醉酒者的无奈和失落,也暗示了他们的孤独和寂寞。

然后词人转向了另一位饮酒者——陶渊明。他曾经暂停过种秫(一种谷物)的行为,暂时地停止了对酒的追求。然而,在人间,他却像屈原一样醒来,重新找回了自我。这里的“暂学屈原醒”表明了陶渊明对于酒的态度转变,也反映出他的清醒和独立。

接下来的句子中,词人提到了两位不同的饮酒者——“天子”与“妇人”。前者被呼为李白,后者则嘲笑着刘伶。这些饮酒者的身份和地位不同,但他们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和追求。

最后两句中,词人提到了“提葫芦更有谁听?”这句话表达了词人的无奈和失落。他无法再听到别人对他的称赞和赞美,因为现在他已经没有了酒量。这里的“提葫芦”暗示了他曾经的饮酒经历,而“更有谁听”则表达了他的孤独和无助。

整首词通过对醉酒者日常生活和情感体验的描述,表达了词人对于饮酒文化的理解和赞美。他赞赏人们对于酒精的依赖和渴望,也尊重那些能够控制自己情绪的人。同时,他也提醒我们要注意饮酒带来的危害和风险,不要过度沉迷于酒精之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