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鸿又去燕。
看罢江潮收画扇。
湖曲雕阑倚倦。
正船过西陵,快篙如箭。
凌波不见。
但陌花、遗曲凄怨。
孤山路,晚蒲病柳,淡绿锁深院。
谁恨。
五云深处宫殿。
记旧日、曾游翠辇。
青红如写便面。
下鹄池荒,放鹤人远。
粉墙随岸转。
漏碧瓦、残阳一线。
蓬莱梦,人间那信,坐看海涛浅。
【注释】
来鸿:归雁。燕:比喻燕子。江潮:指长江的潮水。画扇:即“折扇”,用来遮阳避雨。雕阑(lán):栏杆。西陵:今湖北宜昌市,位于长江之中。凌波:指女子在水中行走的样子。陌花:野花。遗曲:指遗留下来的歌调。孤山路:荒凉的道路。晚蒲:傍晚时分的芦苇。病柳:枯萎的柳树。五云:天上五彩祥云。翠辇:皇帝的车驾。青红:这里借代男女情爱之物。下鹄(hú)池:在今湖北当阳西北,相传为东晋王羲之读书的地方,后成为名胜区。放鹤人:指陶渊明曾放飞鹤于此。粉墙:白色的墙壁。漏碧瓦:漏出的琉璃瓦碎片的颜色像碧玉一样。残阳一线:太阳即将落山时只剩下一线余光。蓬莱梦:梦中见到的仙境,蓬莱是传说中的仙山。人间:指现实世界。
【赏析】
此词是宋代诗人苏轼所写《四景诗》之一,作于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全词描绘了作者游览三峡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上片描写游历三峡的所见所闻。首句写远行者归来,又见南飞的鸿雁与北去的燕;第二句写观赏过长江潮水的景色,收起船桨如箭一般地驶向下游;第三句以”凌波”二字,形象生动地刻画了江中水鸟轻盈飘逸的身姿,而”但陌花、遗曲凄怨”,则写出了江边野花和遗落的歌曲,充满了哀婉之情;第四句点题,”孤山路”暗指三峡中的瞿塘峡,而”晚蒲病柳”,则写出了夕阳西下时分,瞿塘山上长满衰草,柳条已经枯黄的景色;第五句用”五云深处宫殿”形容高耸入云的山峰,而”记旧日、曾游翠辇”则暗示着当年曾经游览过这些地方。
下片描绘作者游历三峡时的所见所感。第六句”青红如写便面”一句中,作者运用”青红”一词,形容色彩艳丽的风筝,以此表现出自己当时的心情愉悦,而”下鹄池荒,放鹤人远”二句则描绘了自己昔日放飞风筝的场所如今已经荒芜,昔日放鹤的人也已经远去的情景。第七句”粉墙随岸转”,写出了岸边白墙随水转流的景象,而第八句”漏碧瓦、残阳一线”则将夕阳西下的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
全词通过描绘游历三峡时所见所闻以及自己的感受,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界之美的深深喜爱,同时也流露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