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必强
廖必强并非宋代诗人,而是清代的文学家。他生于1619年,逝于1694年,字千能,号荷柱,是广西全州恩乡鲁荐村(今两河鲁水)人。廖必强在康熙九年(1670),即51岁时中庚戍科进士。 他的诗作《阳朔舟中》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该诗描绘了秋天阳朔的自然景观和作者的情感体验,通过对秋林、前潮、石停小艇等景象的描写,以及对蟋蟀声和巴蕉叶的比喻
宋代廖必强《阳朔舟中》释义
阳朔舟中 秋入平林枫半烧,隔崖蛮语走前潮。 石停小艇贪鱼钓,雨打孤村阁酒瓢。 歌短听难禁蟋蟀,愁多写不尽芭蕉。 白云青嶂迷天地,一派松声疑是箫。 注释: 1. 秋入平林枫半烧:秋天到来,树林中的枫叶大部分都变红。 2. 隔崖蛮语走前潮:在山崖之间听到少数民族的语言声,仿佛是在追逐潮水。 3. 石停小艇贪鱼钓:小艇停在石头上,我贪婪地钓鱼。 4. 雨打孤村阁酒瓢:在孤独的村庄里,我用酒瓢接雨水喝
阳朔舟中
秋入平林枫半烧,隔崖蛮语走前潮。 石停小艇贪鱼钓,雨打孤村阁酒瓢。 歌短听难禁蟋蟀,愁多写不尽芭蕉。 白云青嶂迷天地,一派松声疑是箫
千能,原名廖必强,宋代诗人
廖必强并非宋代诗人,而是清代的文学家。他生于1619年,逝于1694年,字千能,号荷柱,是广西全州恩乡鲁荐村(今两河鲁水)人。廖必强在康熙九年(1670),即51岁时中庚戍科进士。 他的诗作《阳朔舟中》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该诗描绘了秋天阳朔的自然景观和作者的情感体验,通过对秋林、前潮、石停小艇等景象的描写,以及对蟋蟀声和巴蕉叶的比喻
廖必强
廖必强并非宋代诗人,而是清代的文学家。他生于1619年,逝于1694年,字千能,号荷柱,是广西全州恩乡鲁荐村(今两河鲁水)人。廖必强在康熙九年(1670),即51岁时中庚戍科进士。 他的诗作《阳朔舟中》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该诗描绘了秋天阳朔的自然景观和作者的情感体验,通过对秋林、前潮、石停小艇等景象的描写,以及对蟋蟀声和巴蕉叶的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