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书是清代满洲镶白旗人,穆尔察氏,字号为“倬云”的诗人。他以古体诗见长,有诗集《多岁堂诗集》和《古诗选》。
成书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其生活经历也颇值得一提。他由主事累官至户部右侍郎,这显示了他在政治上的卓越能力和成就。同时,作为工诗的学者,成书对诗歌艺术的贡献不可谓不大。他不仅在《多岁堂诗集》中留下了自己的作品,还有对古诗的深入研究和评论,如《池北偶谈》中就收录了他对古诗的创作和见解。
成书是清代满洲镶白旗人,穆尔察氏,字号为“倬云”的诗人。他以古体诗见长,有诗集《多岁堂诗集》和《古诗选》。
成书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其生活经历也颇值得一提。他由主事累官至户部右侍郎,这显示了他在政治上的卓越能力和成就。同时,作为工诗的学者,成书对诗歌艺术的贡献不可谓不大。他不仅在《多岁堂诗集》中留下了自己的作品,还有对古诗的深入研究和评论,如《池北偶谈》中就收录了他对古诗的创作和见解。
诗句释义与译文 东行巡屯 解释: 此句描述了诗人在边塞地区进行巡视和屯守的情景。 驱车临沙碛,残月尚朦胧 解释: “驱车”指的是驾驶车辆;“临沙碛”指的是接近沙漠地带,沙地多风沙;“残月”指天边残留的月亮,可能是指夜晚或黎明时分;“尚朦胧”表示月亮还不是很明亮。整句表达的是诗人驾车行进在沙漠边缘,夜幕尚未完全退去,但月光仍然显得模糊。 九夏祁连雪,凌晨闾阖风 解释:
渐近沁城路,公田次第看。 雪深知岁稔,霜早怯秋寒。 屯戍争趋接,边防愧抚安。 西成真有象,多稼已场攒。 诗句释义 1. 渐近沁城路,公田次第看: - 渐近沁城路:诗人逐渐接近沁城的路径。 - 公田次第看:在巡视过程中,依次查看了公田的耕种情况。 2. 雪深知岁稔,霜早怯秋寒: - 雪深知岁稔:通过积雪可以知道一年的收成。 - 霜早怯秋寒:秋天的霜降较早,天气寒冷。 3. 屯戍争趋接
【注释】 ①屯:指边防驻军,也泛指边地。②摇落:形容秋天景色萧索凋零的样子。 【赏析】 “经年困道路,此日复东行”,首句开门见山,点出此行之起因。诗人自述长期在道路之上,奔波劳碌,今日又重新启程东进。一个“困”字,既表现了诗人的奔波之苦和旅途的艰辛,也暗示他内心的矛盾与彷徨,以及一种难以排遣的愁绪。“此日复东行”,“复”字,再次的意思,表明这次东行是又一次的出发,而这一次不同于以往
【注释】 即事:即兴而作的诗,指边地的风光和人情。 使者:指使团或出使的人。 秋:秋天,指秋季。 静列屯:平静地排列着军队的营寨,这里指边疆的军事设施。 略:同“槊”,古代一种长枪,这里泛指兵刃。 独树:一棵树。 自成村:独自形成村落。 野旷:田野广阔。 牛羊散:牛羊四处游荡。 解耕凿:懂得耕作。 长儿孙:子孙众多。 【赏析】 《即事》描写边地的风土人情、自然景观,表现了诗人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
东行巡屯诗四首 其二 驱车临沙碛,残月尚朦胧。 九夏祁连雪,凌晨闾阖风。 疏杨垂弱缕,野卉弄轻红。 塞上悲秋客,凄凉孰与同。 注释: 驱车:驾车前行。 临:靠近。 沙碛(qú):沙漠。 残月:指月亮已经西斜,快要落下。 朦胧:模糊不清的样子。 九夏:整个夏天。 祁连:山名,在今青海和甘肃一带,因山势高峻而得名。 闾(lǘ)阖(kù):古代帝王居住的宫门。 疏杨:稀疏的杨柳。 弱缕(lǚ)
注释: 披沙丽水讵堪寻,湖水清澈却难以寻觅。 湖峡犹然号赤金,湖峡仍然被称为赤金。 尽日轮蹄走戈壁,终日驾车奔驰在戈壁滩上。 几家烟火傍嵚崟,几家的炊烟缭绕山间。 荒原夏月无青草,荒原上的夏天没有青草。 独树残阳有怪禽,只有一棵树上停着一只奇异的鸟。 忽听谯楼吹觱栗,忽然听到谯楼上吹起了觱栗。 旅怀枨触倍难禁,旅途中的思绪触动更加难以抑制。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和旅途经历的诗
东行巡屯诗四首其三 路转青山口,浓荫送野凉。塞云飞漠漠,烟树郁苍苍。 废堠荆榛里,孤村青涧傍。午晴时极目,空羡雁南翔。 注释: 东行巡屯诗四首其三:这是第四首。 路转青山口,浓荫送野凉。浓荫:指茂密的树林。野凉:指野外的凉爽。 塞云飞漠漠,烟树郁苍苍。塞云:指塞上(边塞)的云气。漠漠:形容云气低而广布。苍苍:指茂盛、葱绿。 废堠荆榛里,孤村青涧傍。废堠:指废弃的烽火台。荆榛里:指荆棘丛生的地方
以下是对《伊吾绝句其三》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1. 荷锸开畦 - 词语释义:荷锸,意为扛锹,形容劳动;开畦,是开垦田地。这里指用锹挖掘出耕地。 - 译文:在四月天里,用铁锹开垦出田地。 - 赏析:《伊吾绝句其三》中描绘了一幅勤劳耕作的画面,诗人通过“荷锸开畦”这一动作展现了农人的辛勤与劳作。 2. 四月天 - 词语释义:四月天,即春季末夏初时节,气候温暖。 - 译文:在温暖的四月天里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升庵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释义: 回骖南下土门沟,宿雨初晴景倍幽。 注释:返回的车马向南驶去土门沟,早晨的雨刚刚停歇,风景显得更加幽静。 赏析:第一句诗描绘了诗人归来的情景。他回到了他的故乡,在土门沟停留下来。这里的“宿雨”指的是早上的雨刚停,天气晴朗,景色更加幽静。这种对比突出了诗人对故乡深深的怀念和感慨。 夕日渐看遮树外,残云依旧敛峰头。 注释:夕阳西下
【注释】伊吾:今新疆哈密一带。绝句:一种有定格的七言四句诗。其七:是其中第七首。 艳阳刚得见新红,到眼韶华一瞬空。 自是天公悭雨露,却教桃李盼春风。 【赏析】此诗写春光的易逝难留,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眷恋之情。 首句写春日之景——太阳刚刚升起来,天空中出现了灿烂的朝霞,它的颜色鲜艳得如同新红一般。“艳阳”即指朝霞,“新红”则形容朝霞的颜色鲜艳、明快如火。这里用一个“刚”字
艾元徵,字允洽,号长人,是清代著名的诗人。艾元徵出生于1624年,他的生平跨越了清朝初期,直到晚年。艾元徵的诗歌作品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感悟。 艾元徵在顺治三年考中进士,此后他的仕途颇为顺利。历任翰林院学士、户部侍郎、左都御史和刑部尚书等要职。这些职务不仅让他接触了大量的政治事务,还使他有机会与文人墨客交流,从而丰富了他的人生经历和文学造诣
石钧,字秉纶,号远梅,是清代著名的诗人。石钧的创作活动主要集中在清朝时期,留下了许多传世的诗作《清素堂诗集》等,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沉的人生感悟。 石钧的诗歌题材十分广泛,涵盖了山水、友情、仕途等多个方面。他的一些代表作如《登黄鹄矶》、《仲家浅阻雨》等,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和旅途中的感慨,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远方的向往。在《登黄鹄矶》中
任端书是清代江苏溧阳的诗人,字敬思,号念斋,是康熙朝鼎甲第三名探花、尚书任兰枝的儿子。 任端书出身于名门望族,其家族在历史上曾取得过显赫的功名,乾隆二年进士及第并官至翰林院编修。他的生平经历了从科举成功到因家庭原因归隐乡间的曲折过程。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也是一位有影响力的官员,留下了不少珍贵的文化遗产。 作为一位文学家,任端书的诗歌作品《南屏山人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