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树夕含雾,冥冥鸟栖时。
临轩独不寐,见月有馀悲。
旧游已陈迹,素志倍前期。
守道古多贱,高世俗恒嗤。
君门献璞人,则足终何为。
沮溺共忘世,千载名永垂。
薄才弃时用,窜迹宜东菑。
明朝择广野,茇舍依茅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并附上必要的注释,最后给出赏析。解答此题,首先明确自己要答的是什么,然后结合注释,分析诗句,最后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阶树夕含雾,冥冥鸟栖时。”意思是:傍晚时分阶前的树木笼罩着轻雾,鸟儿栖息在树梢上。这两句写景,渲染了一种幽静的氛围。“阶树”点明地点,“含雾”交代时间,“夕”点明时间,“冥冥”、“鸟栖”都写出了夜晚的景象;“夕”字既点明了时令,也渲染了环境的气氛。“临轩独不寐,见月有馀悲。”意思是:独自站在轩中不能入睡,看到月亮不禁感叹。这里“临轩”、“独不寐”、“见月”三句,描写了作者深夜难眠的情景。“临轩”,指站在窗前;“见月”,看见月亮;“馀悲”,即余悲,多愁善感之意。这句的意思是说作者在看到月亮的时候,不由得感慨万千。“旧游已陈迹,素志倍前期。”“守道古多贱,高世俗恒嗤。”“君门献璞人,则足终何为。”“沮溺共忘世,千载名永垂。”“薄才弃时用,窜迹宜东菑。”“明朝择广野,茇舍依茅茨。”“朝暮看山川,行歌自相求。”“采薇持节兮,南登石濑。”“薄俗多哀音,忧来谁与同?”“长歌正激烈,涕下谁能禁?”
“旧游已陈迹,素志倍前期。”这句的意思是说,过去和朋友一起游玩的经历已经变得模糊了,我的理想和信念也已经被搁置了。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的追忆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不安。
“守道古多贱,高世俗恒嗤。”这句的意思是说,坚守传统的道德观念在古代常常被视为愚蠢和不合时宜,而追求高远的世俗观念则被人们普遍鄙视。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传统与现代观念的深刻思考。
“君门献璞人,则足终何为。”这句的意思是说,如果你只是向皇帝献上一块石头,那么你最终又能做些什么呢?这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价值实现的质疑和思考。
“沮溺共忘世,千载名永垂。”这句的意思是说,像沮水和溺河那样隐逸的人忘记了世间的一切,他们的名声将永远被世人铭记。这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以及超脱世俗的赞美和推崇。
“薄才弃时用,窜迹宜东菑。”这句的意思是说我这样的才能不足以胜任世事的需要,只能选择隐居在东南的荒地上。这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困境的无奈和逃避现实的决心。
“明朝择广野,茇舍依茅茨。”“朝暮看山川,行歌自相求。”“采薇持节兮,南登石濑。”“薄俗多哀音,忧来谁与同?”这三句分别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展望、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薄才弃时用,窜迹宜东菑。”“明朝择广野,茇舍依茅茨。”“采薇持节兮,南登石濑。”“薄俗多哀音,忧来谁与同?”四句分别表现了诗人面对现实困境的态度、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答案】
阶树夕含雾,冥冥鸟栖时。
傍晚时分阶前的树木笼罩着轻雾,鸟儿栖息在树梢上。这两句写境:傍晚时分阶前的树木笼罩着轻雾;“夜幕降临时”鸟儿们便栖息在树上不再飞翔;这两句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傍晚景象:“夕”字不仅指明了时间,而且渲染出了一种朦胧的气氛。
临轩独不寐,见月有馀悲。
独自站在轩中不能入睡,看到月亮不禁感叹。这两句写情:因为看到月亮想到自己的遭遇感到悲伤。“临轩”指的是站在楼阁的廊檐之上;“独不寐”是因为看到月亮而睡不着觉;“见月”是指看到了明亮的月亮;“馀悲”是指因为看到月亮想到自己的遭遇而感到悲伤。
旧游已陈迹,素志倍前期。
昔日的游乐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我的崇高理想也被抛之脑后。这两句写思:回忆过去的游乐场景,感叹自己的理想已经变得遥远。“陈迹”表示过去的游乐场景已经消失;“素志”代表自己的崇高理想;“倍前期”表示自己的理想已经被遗忘。
守道古多贱,高世俗恒嗤。
坚守传统的道德观念在古代常常被视为愚蠢和不合时宜,而追求高远的世俗观念则被人们普遍鄙视。这两句写议:坚守传统的道德观念在古代常常被视为愚蠢和不合时宜;追求高远的世俗观念则被人们普遍鄙视。
君门献璞人,则足终何为。
如果你只是向皇帝献上一块石头,那么你最终又能做些什么呢?这两句写议:如果只是向皇帝献上一块石头的话,那么最终又能做些什么呢?“君门献璞”指的是向皇帝献上一块石头作为礼物;“则足终何为”表示最终又能做些什么呢?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价值实现的质疑和思考。
沮溺共忘世,千载名永垂。
像沮水和溺河这样隐逸的人忘记了世间的一切,他们的名声将永远被世人铭记。这两句写议:像沮水和溺河这样隐逸的人忘记了世间的一切;他们的名声将永远被世人铭记。
薄才弃时用,窜迹宜东菑。
因为我的才能不足以胜任世事的需要,只能选择隐居在东南的荒地上。这两句写议:我的才能不足以胜任世事的需要;只能选择隐居在东南的荒地上。
明朝择广野,茇舍依茅茨。
明天我要到广阔的荒野去居住,找一个简陋的房子安身。这两句写议:明天我要到广阔的荒野去居住;找一个简陋的房子安身。
朝暮看山川,行歌自相求。
早晚观赏山河湖海的风景,一边行走一边歌唱。这两句写议:早晚观赏山河湖海的风景;一边行走一边歌唱。
采薇持节兮,南登石濑。
手持草编的礼帽,向南登上石头山。这两句写议:手持草编的礼帽;南登上石头山。
采薇持节兮,南登石濑。
采薇持节兮,南登石濑。这两句写议:手持草编的礼帽;南登上石头山。
采薇持节兮,南登石濑。
采薇持节兮,南登石濑。这两句写议:手持草编的礼帽;南登上石头山。
短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