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色晚苍苍,山门下夕阳。
栴林飘槲叶,新月到禅床。
径出千峰秀,亭回一涧长。
淹留不可及,露湿薜衣裳。
【注释】
①灵隐寺:位于杭州西湖西南面飞来峰下的一座寺庙。
②山色晚苍苍:傍晚山色显得苍青。
③山门下夕阳:指夕阳映照在寺庙的山门外。
④栴(zhōu)林:檀树林。
⑤槲叶:落叶乔木,秋季变红。
⑥禅床:和尚打坐修行用的草垫子。
⑦径出千峰秀:一条小径穿过山峰。
⑧亭回一涧长:指从一座亭子旁边经过。
⑨淹留不可及:长时间停留。
⑩薜(biē)衣裳:薜荔,一种寄生植物,其叶有刺,可以作药用,也可做成蓑衣。这里比喻被露水湿透的衣服。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以游踪为线索,将灵隐寺周围的景物一一写来,层次分明,富有变化。
前四句写山色入暮,山门夕照。首句“山色晚苍苍”,描绘山峦的远眺远景,色彩苍青,给人以宁静的感觉;第二句“山门下夕阳”,则具体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的景象,夕阳倒映在山门之下,景色十分优美。后两句写山林中的槲叶和禅院的月光。第三句“栴林飘槲叶”,是说在檀树林中可以看到飘落的槲树叶片,表现出深秋时节林木凋零、衰败的景象;第四句“新月到禅床”,则是说月光照亮了和尚的禅床,表现了清静淡泊的禅院气氛。第五句写小径通向山峰,第六句写亭边溪流蜿蜒流淌。最后两句写诗人在山上滞留的时间太长,已经让衣物沾上了露水。
这首诗以游赏为线索,由远及近,由外及内,写出了灵隐寺的秀丽风光和幽深禅境。全诗结构严谨,情景交融,语言清新,风格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