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鬓未苍,曾陪宰相入鹓行。
解衣换酒寻常醉,跃马看花取次忙。
乱后已非前日梦,老来那复少年狂。
黄冠野服新妆束,稳把长竿钓海乡。
【注释】
三十年前:指作者与陈章甫分别已三十余年。鬓未苍:头发还没有变白,形容年轻有为。
陪:陪伴。入鹓行:在朝廷中任职。
解衣换酒寻常醉:脱下官服换上便服,喝得大醉,形容官场生活很惬意。寻常醉:平常的喝酒。
跃马看花取次忙:骑马观赏花景,随意而行。取次:随意;任意。
乱后:指安史之乱后。
那复:哪还。少年狂:年轻时意气风发,豪情满怀。
黄冠野服新妆束:头戴黄色僧帽,身穿粗布衣裳。这是隐居者的装束。旧时道士、尼姑戴黄帽。新妆束:重新装扮,这里指隐居后的生活。
长竿:即“钓竿”。
【译文】
三十年前你还未显老态,曾随宰相一起入朝作官。
解去官服换美酒,纵饮至醉如闲庭信步。
战乱之后已非往日情景,年老之后哪还有当年的激情?
换上黄巾道袍,重新梳妆打扮,我稳坐钓鱼舟,在海乡自在闲游。
【赏析】
此诗是赠诗,写诗人对友人陈章甫的劝勉之意。诗人用典贴切,语言简练,寓意深刻,表现了他对陈章甫的深切同情和殷殷期望。
首联以“鬓未苍”点出与陈章甫分别时间之久,并暗示陈章甫此时已步入老年。颔联则以“解衣换酒寻常醉”、“跃马看花取次忙”二句来描绘其闲适自得、无拘无束的晚年生活,其中“寻常醉”与“取次忙”一反一正,对比强烈,既写出了陈章甫的洒脱不羁、放浪形骸,又反映出他内心的一种复杂情绪,透露出一种悲凉之情,也暗含了作者自己的处境和心情。颈联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尾联则宕开一笔,从对方落笔,写其隐于山林之中,过着清贫恬淡的生活,寄寓了诗人对其高风峻节的赞美和对他的美好祝愿。
全诗构思巧妙,层次分明,前后照应,浑然一体,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