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明咏三士,讲学马队间。
斯道幸不广,石高媲庐山。

希年初度老友王希宣扁舟远访夙谊甚厚贶以十诗实用渊明采菊东篱下语五章云每岁思亲不持斝蓼莪几欲废诗雅盖深知予心者读之凄然辄尔和韵

渊明咏三士,讲学马队间。

斯道幸不广,石高媲庐山。【渊明:陶渊明,三国时期诗人,有《归去来辞》。咏三士:指《归去来辞》中“三贤”即颜渊、子贡、曾参。讲学马队间:指在马队间隙里传授学问。石高媲庐山:形容石头像庐山那样高大巍峨。】

这首诗是陶渊明的《和郭主簿》,全诗如下:

渊明咏三士,    
讲学马队间。    
斯道幸不广,    
石高媲庐山。    

注释:

  1. 渊明咏三士:这是引用了陶渊明的《归去来辞》中的“三贤”,即颜渊、子贡、曾参的故事,用以比喻自己的学问和品德。

  2. 讲学马队间:在这里,“讲学”指的是学习和传播知识;“马队间”则是指学习的地方或场合,可能是军队或者学校等。这里强调了学习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3. 斯道幸不广: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学识和道德的追求,认为这种追求应该被推广和普及,而不应该受到限制。

  4. 石高媲庐山:这里的“石高”指的是高大的石头,而“媲庐山”则是比喻这些石头像庐山一样高大和壮观。这句话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向往。

    赏析: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诗人,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自己对学问和道德的追求,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诗的前两句“渊明咏三士,讲学马队间。”是对陶渊明的赞扬。在这里,他提到了“三贤”(颜渊、子贡、曾参),并强调了自己的学问和品德与他们的相似性。这体现了他对古代学者的尊敬和崇拜,也表明了他的文学素养和道德情操。

第三句“斯道幸不广”表达了他对学问的渴望和追求。他认为,这种追求应该是广泛的,不应该被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或领域内。这体现了他对于知识的尊重和对真理的追求。

第四句“石高媲庐山”则是对他个人品质的赞美和肯定。这里的“石高”指的是高大的石头,而“媲庐山”则是比喻这些石头像庐山一样高大和壮观。这既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坚定和自信。

这首诗通过对陶渊明的赞扬和自己的表达,展示了他对学问、道德和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热爱。同时,它也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对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