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不见旧山河,使节仍烦涉海波。
天末草烟春信早,江南风雨客愁多。
谢公拟献中兴颂,壮士宁忘敕勒歌。
万里相忘成永决,白头萧索柰公何。
寄张内翰
中原不见旧山河,使节仍烦涉海波。
天末草烟春信早,江南风雨客愁多。
谢公拟献中兴颂,壮士宁忘敕勒歌。
万里相忘成永决,白头萧索柰公何。
注释:
- 中原:指北宋的都城东京洛阳,是作者的家乡,也是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 使节:指使者或使臣,这里指苏轼被贬颍州(今安徽阜阳)时的使者。
- 涉海波:指航海远行,波涛汹涌,形容路途遥远和艰难险阻。
- 天末:指天边,引申为天涯,形容距离遥远或相隔甚远。
- 草烟:野草上的烟雾,春天来临的标志。
- 谢公:指晋代诗人谢安,他曾在建功立业后,退隐东山,创作了许多赞美自然和抒发感慨的诗歌。
- 中兴颂:指赞颂国家复兴、繁荣昌盛的颂诗,这里比喻对国家未来的期待。
- 敕勒歌:古代一首描写北方游牧民族生活的诗歌,这里借用来表达壮士们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
- 相忘:指彼此疏远,不再联系。
- 永决:永远结束,表示决心或约定。
- 白头萧索:形容年老体衰,头发稀疏,这里指岁月无情,时光流逝。
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成廷圭所作,表达了他对友人苏轼被贬颍州时心情的深切关注。首联“中原不见旧山河,使节仍烦涉海波”表达了对故乡河南洛阳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朋友被贬远离故土的同情;颔联“天末草烟春信早,江南风雨客愁多”描绘了春天到来时江南的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作者自己的思乡之情和漂泊之苦;颈联“谢公拟献中兴颂,壮士宁忘敕勒歌”引用历史典故,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未来的期望和对英雄人物的赞美;尾联“万里相忘成永绝,白头萧索奈公何”则表达了对友人前途的担忧和无奈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既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之情,也展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忧思,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