葑门晓发吴淞船,手把传符津吏前。
五年别家走未已,素发萧萧垂两肩。
小龙江头旧游处,东家西家争招延。
匆匆会散等过鸟,风吹湖水春无边。
云林高士独不见,倚篷四望心茫然。
惊湍叠浪岂作恶,渚花江草仍争妍。
夕阳收港泊陈店,入市买鱼烧荻鞭。
蓉城公子今最贤,赋诗行酒能周旋。
一谈一笑烛欲尽,野戍不闻钟鼓传。
却忆山中小儿女,如此明月应未眠。
【注释】
葑门:苏州城西门。张孟肤:张岱的字。云林高士:这里指作者的朋友张云林,号云林先生。
【赏析】
这首五律作于万历四十年(1602)春天,当时张岱和友人张云林同在吴淞江边船上闲居,张岱因怀念家乡而作此诗。
首联:“葑门晓发吴淞船,手把传符津吏前。”写诗人从葑门启航,经过吴淞江时,与一位名叫张孟肤的人同舟。他手持一张“传符”,是古代传递信息的凭证,相当于现在的通行证。津吏是负责船只过河的官员。这两句是诗人自叙乘船出发的情景。
颔联:“五年别家走未已,素发萧萧垂两肩。”言诗人离家已有五年时间,但仍然像往常一样匆匆赶路,头发也渐渐变白了。这里用了一个比喻,说头发已经像白鹤的翅膀一般长了。这几句是诗人自叙自己离开家乡的苦楚心情。
颈联:“小龙江头旧游处,东家西家争招延。”“小龙”即吴淞江,江上有一座小山,形似龙,所以得名。这里诗人回忆起过去与朋友张孟肤一起游览小龙江头的景致,他们曾经在那里结交了许多朋友,互相邀请游玩,十分快乐。这两句是诗人回忆过去与朋友欢聚的美好时光。
尾联:“匆匆会散等过鸟,风吹湖水春无边。”诗人回忆起自己和朋友张孟肤在一起时,总是玩得很高兴。但是随着时间流逝,他们相聚的时间越来越短,就像过客一样匆匆而过。最后,他们不得不面对分别的现实。春风轻拂着湖面,湖水波光粼粼,仿佛没有尽头。这两句是诗人感叹时光荏苒,人生易逝的情感表达。
尾联:“云林高士独不见,倚篷四望心茫然。”“云林高士”即张云林先生。这两句是诗人感慨自己的朋友已经离去,独自站在船上四处观望,心中充满了孤独和迷茫的感觉。这几句是诗人对离别朋友的感慨之情。
尾联:“惊湍叠浪岂作恶,渚花江草仍争妍。”“惊湍”指的是汹涌澎湃的江水,“叠浪”是指层层波浪。这两句是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认为即使江水汹涌澎湃、波浪翻滚,也不会对大自然的美丽景色造成破坏。同时,他还观察到岸边的花朵和江边的草木仍然竞相绽放,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几句是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
尾联:“夕阳收港泊陈店,入市买鱼烧荻鞭。”这两句是描述诗人结束一天的行程后,来到陈店休息的场景。他选择了一个靠江边的客栈作为落脚点,准备在这里度过剩下的时光。然后,他去买了一些新鲜的鱼回家烹煮。这两句是诗人对日常生活的描绘。
颈联:“蓉城公子今最贤,赋诗行酒能周旋。”这两句是诗人对朋友张云林的评价。他认为张云林是一个贤明的人,不仅善于写诗吟诗,还擅长饮酒作乐。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才华的钦佩之情。
尾联:“一谈一笑烛欲尽,野戍不闻钟鼓传。”这两句是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他们在一起聊天、欢笑,直到蜡烛燃烧殆尽,周围也没有听到其他的声音传来。这两句描绘了他们亲密无间的友谊场景,以及宁静祥和的氛围。
尾联:“却忆山中小儿女,如此明月应未眠。”这两句则是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他回想起山中的孩子和妻子,他们在月光下一定还在为生活操劳。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关切和牵挂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与朋友张孟肤同舟共济的情景,展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和他们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同时,诗歌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整首诗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感人,是一首优秀的抒情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