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山上瞻华盖,师住白云知几重。
海日楼台金翡翠,天风亭榭玉芙容。
已经大顶骑驯虎,更向灵源觅卧龙。
昨日远公曾有约,禅馀看雪最高峰。

凤凰山上瞻华盖,师住白云知几重。

凤凰山在杭州西湖之南,又名九峰、灵隐山。山顶有凤凰寺,为天台宗祖庭,故名“凤凰山”。

此诗是诗人送别天衢首座归山之作。首句写望中所见的景色,次句写自己对所居环境的熟悉程度,三句描绘寺院建筑之美,四句赞美僧人的道行,五句写僧人游山观景之事,六句写远公与诗人的交往,最后两句写诗人送别后的情思。

海日楼台金翡翠,天风亭榭玉芙容。

海日楼在凤凰寺前,以“金翡翠”形容其华丽堂皇;天风亭位于凤凰山巅,以“玉芙容”形容其晶莹剔透。

已经大顶骑驯虎,更向灵源觅卧龙。

大顶即指灵隐峰。驯虎:传说中能驯服虎的仙人。卧龙:指传说中的伏虎禅师。二句写诗人与友人游山观景之事,意谓已领略了山顶之胜景,还要去灵隐寻访高僧。

昨日远公曾有约,禅馀看雪最高峰。

远公即慧理禅师,为天台山智者大师的得法弟子,曾在灵隐寺开讲禅法,后隐居山林。此处指诗人与远公的友情。禅余:指佛教禅学。最高峰:指天台山的顶峰。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紧扣“还故山”这一主题,通过描写景物和人物活动,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和惜别之情。

起句“凤凰山上瞻华盖,师住白云知几重”,是全诗的总揽。凤凰山在杭州西湖之南,一名九峰、灵隐山。山顶有凤凰寺,为天台宗祖庭,故名“凤凰山”。作者在此地送别远客归山,心中十分不舍。

次句“师住白云知几重”,是说这位僧人住在山中白云深处,知道有几重。这一句既是实写,又是虚写。实写是说僧人住在深山之中,看不见人迹;虚写是说他住在深山之中,知道有几重。这样写既写出了他对所居环境的熟悉程度,又表现了他对佛门的虔诚之心。

第三句“海日楼台金翡翠,天风亭榭玉芙容”,是说海日楼台金光闪闪,犹如翡翠般美丽;天风亭榭玉色莹润,宛如芙蓉一般娇丽。这里用“金”、“玉”二字来形容建筑的美,既富有色彩,又富有质感。

四句“已经大顶骑驯虎,更向灵源觅卧龙”,是说已经登上了山顶,骑着驯虎,继续寻找那匹卧龙。这句既写了诗人与友人游山观景之事,又表现了他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五句“昨日远公曾有约,禅馀看雪最高峰”,是说昨天远公曾经说过他曾经到过这座山峰,现在他要来拜访我了。这里既写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约定,又表现了他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谊。

六句“今日送君归故山,明年应见雪中梅”,是说今天我送您回到故乡,明年您应该见到雪中的梅花了吧。这句既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和惜别之情,又寄托了他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天衢首座还故山之作。全诗紧扣“还故山”这一主题,通过描写景物和人物活动,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和惜别之情。同时,诗歌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佛门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的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