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中至宝识璠玙,词气飘飘遇子虚。
五夜南宫曾赐被,十年东观饱看书。
宾筵秩秩尊三老,祖帐纷纷饥二疏。
吴越溪山信清美,杖藜随处胜安车。
酬申屠翰林
人中至宝识璠玙,词气飘飘遇子虚。
五夜南宫曾赐被,十年东观饱看书。
宾筵秩秩尊三老,祖帐纷纷饥二疏。
吴越溪山信清美,杖藜随处胜安车。
注释:
- 酬申屠翰林:酬谢申屠翰林的诗作。
- 璠玙(fánmí):美玉的美称。
- 子虚:汉代司马相如所著的长篇赋作《子虚赋》。
- 五夜南宫曾赐被:指在南宫(古代宫殿名)得到皇帝的赏赐。
- 十年东观饱看书:指在洛阳东观担任太学士时,博览群书。
- 宾筵秩秩尊三老:宾客的座位井然有序,如同尊贵的三老(古代对年高德劭之人的敬称)。
- 祖帐纷纷饥二疏:祖帐(指祭祀时悬挂的帷帐)纷纷,如同饥饿的二疏(指东汉初年的两位著名学者董仲舒和杜密,两人都曾为太学生,因直言进谏而被免官,后又被重新起用)。
- 吴越溪山信清美:吴越(指江苏苏州一带)的溪山确实很美丽。
- 杖藜随处胜安车:拄着拐杖走在路上,处处都有美景胜地,就像坐在华丽的车子里一样。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申屠翰林的一首酬答之作,表达了他对翰林的敬仰之情和对家乡美景的赞美。
首句“人中至宝识璠玙”,诗人以人中至宝来形容翰林,认为翰林是人中的瑰宝。接着,他称赞翰林的词气飘渺,与子虚相媲美。这里的“子虚”指的是汉代司马相如的《子虚赋》,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对翰林文才的赞赏之情。
第二句“五夜南宫曾赐被”,诗人回忆自己曾在南宫得到皇帝的赏赐。这一经历让诗人深感荣幸,也体现了翰林的地位尊贵。
第三句“十年东观饱看书”,诗人回忆起自己在洛阳东观担任太学士时,博览群书的经历。这一经历让他更加珍惜自己的学识和才华。
第四句“宾筵秩秩尊三老”,诗人描绘了宾客座位井然有序的场景,如同尊贵的三老一样。这既是对宾客的尊敬,也是对自己地位的肯定。
第五句“祖帐纷纷饥二疏”,诗人以饥饿的二疏自比,表达了自己虽然遭遇挫折,但仍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这里既有对二疏的崇敬,也有对自己命运的感慨。
第六句“吴越溪山信清美”,诗人赞美了吴越溪山的美丽景色。这里的“清美”不仅是对自然风光的描述,也是对家乡美好家园的赞颂。
最后一句“杖藜随处胜安车”,诗人用拄着拐杖行走在各处胜景的画面,来比喻自己无论走到哪里,都有美好的风景相伴。这不仅是对家乡美景的赞美,也是对自己人生态度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