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径归来细竹斑,山人本性爱丘山。
紫扉半掩红尘满,诗句长哦白日闲。
豪气固应嗤梓泽,幽栖不独羡商颜。
旧传却老方应验,我欲相从问大还。
【注释】
次韵谢东白叶先生:这是一首和诗,作者在这首诗中称赞了谢东白的人品。“次韵”即和别人的诗,是应人之作。谢东白即谢灵运,字季次;他曾任过庐陵内史、永嘉太守等职,官至侍中。叶先生是他的别号,叶是避讳字,古人避皇帝名讳改称其字。三径归来细竹斑:语出《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曰:‘为孔丘。’曰:‘是何人也?’曰:‘吾友也。”“何为乎蓬蒿之间?’曰:‘蓬蒿之中,有麻鸡焉。’‘子奚为乎泥中?’曰:‘且志于道也。”这里用“三径归来”指隐士归家。细竹斑:竹皮上斑点很多,比喻岁月流逝。山人本性爱丘山:语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山人:隐者,山林之人。
紫扉半掩红尘满:紫扉指皇宫的大门,这里借指官场。半掩表示不十分开放,意思是官场的门半开着,表明自己不愿进入。红尘:尘世,指世俗生活。这里指官场的纷扰。诗句长哦白日闲:语出杜甫《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里指诗人在官场上辛苦劳累,没有找到施展才华的机会。
豪气固应嗤梓泽:语出李白《将进酒》:“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这里指自己的豪气应该不屑于那些庸俗的官场生活。梓泽:指朝廷。
幽栖不独羡商颜:语出陶渊明《归园田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商颜:指商朝末年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山,后人因此称他们为商颜。这里的“幽栖”指隐居生活。
旧传却老方应验:语出《列仙传》载,王远游学道成仙后,有人问他的长生秘诀。王说:“但食桑耳。”桑树可食,也可入药,所以叫桑耳。这是指养生的方法。我欲相从问大还:语出《楞严经》卷五:“譬如有人,欲诣他家,先自修治,然后乃可。”这里的“大还”指佛教术语,意思是修行达到最高境界。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谢灵运在与友人交谈时所作的一首和诗。谢灵运是东晋著名的山水诗人,他崇尚自然,追求个性自由的精神风貌,在当时的文人中具有重要影响。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精神指导下写成的。
诗的第一句“三径归来细竹斑”,描绘了隐者的归来情景。“三径”指的是庭院小路,“细竹斑”形象地描绘出隐士归来时的心境。接下来的句子“山人本性爱丘山”,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山人是隐者对自己的称呼,丘山代表隐逸生活”。
诗的第二句“紫扉半掩红尘满”,通过对比展现了官场生活的繁华与隐士生活的清冷。“紫扉”指的是皇宫的大门,“红尘满”则形容了官场的纷扰。最后两句“诗句长哦白日闲,豪气固应嗤梓泽”,则是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反思和批评。在这里,诗人强调了自己的豪气和才华,并不屑于那些庸俗的生活。
这首诗虽然简短,但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思考,成功地传达了自己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精神风貌,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