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绕青山水绕溪,隐居滋味只羹藜。
春风底事生华发,暮景何须待紫泥。
写罢素书无雁过,唤回清梦有猿啼。
长安市上多年少,赐锦纷纷竞斗鸡。
《述怀寄刘休休居士》是元代朱希晦的作品,诗中描述了作者隐居生活的滋味以及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云绕青山水绕溪: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面,山被云缭绕,溪水潺潺流淌。这里的“云”与“青山”、“水”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诗意的自然景观。这种描绘方式既富有画面感,又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述的环境中,感受到那份静谧和安宁。
隐居滋味只羹藜:表达了隐居生活的简朴与满足。在这里,“羹藜”指的是用藜菜煮成的汤,虽然简陋但富含营养。诗人用这个比喻来表达自己对隐居生活的理解和珍视,认为这种生活虽然没有繁华富贵,但却能让人心灵得到净化,享受一种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春风底事生华发:反映了岁月流逝带来的变化。春风是春天的象征,也是生命更新的标志。然而,随着春风的到来,诗人也迎来了自己的华发(即白发)。这里的“春风”既是自然现象,也是人生变迁的象征,暗示着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
暮景何须待紫泥:表达了诗人对老年的担忧,认为晚年不需要过分依赖紫泥(古代皇帝用来赏赐官员的紫色丝织品)来证明其地位或功绩。这里的“暮景”指的是晚年时光,而“紫泥”则是富贵的象征。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于老年生活的淡然态度,以及对物质财富的超脱看法。
写罢素书无雁过:反映了诗人对书信往来的冷漠态度。这里的“素书”指的是简单朴素的书信,而“雁过”则是指书信传递的频繁。诗人用这一细节来表达自己对于世俗交往的淡漠,认为真正的友谊应该建立在真诚和理解的基础上,而非表面的交流和应酬。
唤回清梦有猿啼: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这里的“清梦”指的是纯洁、美好的梦境,而“猿啼”则是自然界中猿猴的叫声。诗人通过对这两个元素的结合,传达了一种摆脱束缚、回归自然的情感诉求,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的追求。
长安市上多年少:反映了诗人对于城市喧嚣生活的厌恶。这里提到的“长安市”指的是当时的首都京城,而“多年少”则是指长期生活在其中。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于繁华都市生活的厌倦,以及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
赐锦纷纷竞斗鸡:反映了社会竞争的现实。这里的“赐锦”指的是皇帝赐予的赏赐,而“斗鸡”则是古代的一种游戏,通常需要通过比赛来决定胜负。诗人通过这一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气和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追求,同时也暗示了社会的浮躁和功利性。
《述怀寄刘休休居士》不仅是一首表达隐居情怀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哲理和深刻思考的佳作。它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