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闻反哺乌,至孝有纯德。
鸟中比曾参,传诵人皆识。
又闻驯化雉,翔集在咫尺。
陌上随行车,饮啄自朝夕。
嗟尔蜀幸帝,愚暗亡其国。
游魂化为鹃,物理固莫测。
一身尚羁旅,羽毛亦虚饰。
生雏百鸟巢,蝼蚁竟饱食。
春风口流血,有恨啼不息。
侯门拂笙竽,豪客纷弹射。
岂不思南归,奋飞摧短翼。
何如雉与乌,飞鸣随所适。

【注释】

憎鹃:杜鹃鸟。反哺:乌类孵出后,由亲鸟哺食;长大后,反过来喂养其亲生的鸟雏。这里比喻人对父母的孝心。

吾闻反哺乌,至孝有纯德:我听说乌类在哺育小乌的时候非常孝敬父母(乌反哺其子),所以它们的品德十分纯正。

又闻驯化雉,翔集在咫尺:我又听说雉类能够被驯化,它们飞来飞去就在眼前。

嗟尔蜀幸帝,愚暗亡其国:可怜那些幸运的蜀地国君啊,愚昧昏庸而灭亡了他们的国家。

游魂化为鹃,物理固莫测:那些亡国的魂魄变成杜鹃鸟了,自然规律是不可预料的。

一身尚羁旅,羽毛亦虚饰:一个人还处在流浪之中,它的羽毛也不过是些装饰品。

生雏百鸟巢,蝼蚁竟饱食:它的幼崽和成群的鸟一样筑巢,就连蝼蚁也能吃饱肚子。

春风口流血,有恨啼不息:春天里,它那哀鸣的声音好像鲜血流淌,一直不停地啼叫直到死去。

侯门拂笙竽,豪客纷弹射:那些贵族门前吹奏着笙管竽瑟,那些豪侠客人纷纷击打弓箭,准备射杀这只杜鹃。

侯、豪:指显贵。拂:吹奏。笙竽:古代乐器名。侯门:豪门贵族的门第。侯门拂笙竽,豪客纷弹射:豪门贵族的门前演奏起笙簧乐器,而一些豪侠之士纷纷拿起弓箭,准备向这只杜鹃射箭。

岂不思南归,奋飞摧短翼:难道你们不想回到南方去吗?但是你们却振翅高飞而折断了双翼。

何如雉与乌,飞鸣随所适:还不如野鸡和乌鸦那样,可以随心所欲地飞鸣。

【赏析】

此诗以咏物言情。作者通过描写杜鹃鸟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沦亡的悲愤之情,以及对统治者不恤民力的强烈不满。全诗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诗经·豳风·七月》中“七月鸣鵙”,即此诗中的“杜鹃”之祖。据《山海经》记载,此鸟“其声似悲,其名曰杜宇”。后来人们便把这种鸟称为“杜鹃”。

首联用“反哺乌”和“传诵人皆识”的典故,说明乌类具有“至孝有纯德”的特点。诗人借喻人对父母的孝心,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思想。颔联以“驯化雉”“翔集在咫尺”为比,进一步说明鸟虽被驯服,但其本性仍不改。这两句诗既表现了鸟的本性,又揭示了统治者不恤民生的残酷现实。颈联“嗟尔蜀幸帝,愚暗亡其国”则直接指责蜀王昏庸失国。蜀王的昏庸无能,导致国家的沦亡,这既是事实,又是必然。尾联借用“鸣”“饮啄”二字,表明鸟虽然饥渴难忍,但为了生存,不得不奋力振翅高飞。然而,“侯门”、“豪客”们却视其为异类,欲加杀戮。最后一句“奋飞摧短翼”,“摧短翼”暗示了鸟的悲哀与无奈,同时也隐喻了诗人自身的处境。

这首诗运用了多种手法,包括比喻、对比等。例如,“吾闻反哺乌,至孝有纯德”这句中的“吾闻”一词,既表明了诗人的引证,又增加了诗句的神秘色彩。又如“侯门拂笙竽”,这里的“侯门”指的是权贵之家,而“拂笙竽”则表示权贵们正在欣赏音乐,这与前文所说的“豪客纷弹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外,诗人还通过对“反哺乌”“驯化雉”等鸟类形象的描绘,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整首诗以杜鹃鸟的形象为基础,巧妙地将鸟的习性、特点与人类的情感相结合,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国家沦亡的悲愤之情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