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雁荡南,啸傲云松下。
平生伯牙弦,不恨知音寡。
晚交倪与陈,荏苒几寒夏。
骐驎日千里,鼓车岂合驾。
缅思昌黎公,低头拜东野。
文润三峡流,毫端恣挥洒。
奋飞既胡越,有怀不可写。
新诗来启予,沧江珠盈把。
于时月露清,竹叶滟金斝。
遗音锵钧韶,古意薄风雅。
遥瞻德星聚,烱烱光照夜。
汉廷方渴贤,平步登金马。
譬如磥砢材,匠石岂云舍。
宁为汲黯戆,无效齐王假。
披肝见精诚,结舌类喑哑。
古来英雄人,起自耕隐者。
【注释】
雁荡山:在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县,为五岳之一。
伯牙、钟子期: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钟子期死于晋平公时(公元前523年),所以伯牙的琴声常被喻为高山流水。
倪云林:倪瓒字元镇,号云林,浙江嘉兴人,是元末明初画家,以画山水见长。
简叔:作者的朋友。
陈仲谦:作者的朋友。
骐驎:麒麟,传说中四灵之一。
东野:指李白。
昌黎公:韩愈,唐代文学家。
汉廷:汉朝的朝廷。
磥砢材:比喻有才德的人。
汲黯戆:汲黯,汉代人,以刚直敢言著称。
齐王假:齐威王,战国时期的齐国君王,好音乐,喜女色。
耕隐者:隐居不仕的人。
【赏析】
这首七律作于公元1364年(元顺帝至正四年,乙丑)。当时,作者与好友简叔、陈仲谦、倪瓒相聚于雁荡山之麓。作者在此写下了此诗,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己才能的认识。
首联:“我家雁荡南,啸傲云松下。” 描绘了作者居住的地方是雁荡山南面,他喜欢在这里啸傲山林之中,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景色。
颔联:“平生伯牙弦,不恨知音寡。” 引用了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表达了自己虽然才华出众却不求知音的豁达态度。
颈联:“晚交倪与陈,荏苒几寒夏。” 描述了与倪瓒等人相交的情景,时光荏苒,已经过了好几个寒暑。
尾联:“新诗来启予,沧江珠盈把。” 表达了收到新诗的喜悦心情,如同手中握着一颗明珠一般。
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对友情的抒发,展现了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和高洁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