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一开辟,日月常往来。
朱颜不再好,白发专相催。
旷视藐万古,荣名安在哉。
遁世有馀乐,何必求蓬莱。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当时诗人在长安任著作郎。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薄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句“乾坤一开辟”,是写天地万物从混沌初辟而产生,日月星辰自无而有,一切都有其自然规律。诗人在这里用一个比喻,把自然界的变化和人的生死看作是一个过程,强调了万物都在不断循环往复之中,人的生命也不过是宇宙间一段短暂的历程。这既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认识,也流露出他对于世事的超然态度。

次句“日月常往来”,诗人以日月为喻,指出无论白天黑夜,日月总是不停地运行,不会因为人的主观愿望改变它们的运行轨道。这里诗人又进一步说明人的生命与天地万物一样,都是按一定的规律运行着,不会因个人的得失而有所改变。

三、四句“朱颜不再好,白发专相催”是说随着时间的流逝,青春美貌不再,头发由黑变白,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因此,诗人认为人应该顺应这种规律,不要过分强求自己的容颜美丽、长寿。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的人生哲学:人要珍惜时光,及时行乐,不应为功名利禄而虚度年华。

五、六句“旷视藐万古,荣名安在哉”。诗人通过观察宇宙间的一切,发现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无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都难免一死。既然荣名与生命一样短暂,那么追求它又有什么用呢?所以诗人发出这样的感叹。这一联进一步表明了诗人对名利的看法:名利如同虚无缥缈的影子,不能真正地把握它,不如放下一切,逍遥自在地度过一生。

最后一句“遁世有馀乐,何必求蓬莱”。意思是说,如果能够摆脱尘世的纷扰,那么还有什么可求的呢?这里的“遁世”是指远离官场,不参与争权夺利的斗争。“蓬莱”指神话中的仙山,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诗人认为,如果能够像仙人那样超脱尘俗,享受清高闲适的生活,那又有什么必要去追求仙境中的长生不老之药呢?

整首诗以自然现象为喻,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看得很淡,主张及时行乐、逍遥自在的人生观。语言朴素自然,意境开阔明净,富有哲理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