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月悠悠上女墙,六街灯市远微茫。
随车径去柳家婢,走马独归韦氏郎。
戚里烟尘眩银海,九重宫阙接瑶光。
铜驼陌上听鼕鼓,笑杀西楼白玉觞。
【译文】
玉璧般的月亮高挂在女墙上,六条大街的灯光在远处显得模糊朦胧。
随车婢女沿着车行去柳家,独骑骏马的韦氏郎归途遥遥。
京城内烟尘滚滚如银海般眩目,宫廷外九重门楼映衬着瑶光。
铜驼巷陌上传来鼕鼓声,笑着饮酒至西楼白玉觞中。
【注释】
- 璧月:用玉制的圆形器物比喻月光。
- 悠悠:缓慢、从容的样子。
- 六街:指洛阳城东面的六条街道,因当时以六街为中心而设市场。
- 微茫:模糊不清。
- 随车:随从车辆。
- 柳家婢:指随车婢女,即随从的女侍。
- 韦氏郎:指独归的韦氏男子,即独行的韦氏男子。
- 戚里:皇宫附近的地区,这里借指宫中。
- 烟尘:形容烟雾弥漫。
- 银海:形容灯火辉煌。
- 九重宫阙:指皇帝居住的皇宫,又称紫禁城。
- 瑶光:形容光辉灿烂。
- 铜驼陌:指洛阳城内的街路,因有铜驼而得名。
- 鼕鼓:一种打击乐器,声音洪亮激昂。
- 西楼:指设在洛阳城外的西面高楼,常被作为观赏歌舞的地方。
- 白玉觞:指珍贵的酒杯。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京城夜景和人物活动的长篇叙事七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对京城繁华生活的喜爱之情。全诗通过对京城夜景和人物活动的描绘,展示了一幅生动的都市画卷。
首句“璧月悠悠上女墙”,以玉璧般的月亮高挂在女墙上,营造出宁静祥和的夜晚氛围,为整首诗奠定了一个优美的基调。接着,“六街灯市远微茫”,描述了街上灯火闪烁,行人来往熙攘的景象,展现了京城的繁华热闹。这两句诗通过对京城夜景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诗人对京城的热爱与向往。
接下来的“随车径去柳家婢,走马独归韦氏郎”,通过描述随车婢女和独归韦氏男子的不同场景,展现了京城中的不同人物和生活状态。这些人物形象丰富多样,既有高贵的贵族,也有普通的百姓,体现了京城社会的多元性。同时,这些人物的活动也为京城增添了更多的生活气息和活力。
“戚里烟尘眩银海,九重宫阙接瑶光”,进一步描绘了京城的繁华景象。这里的“戚里”指的是皇宫附近地区,而“九重宫阙”则是指皇帝居住的皇宫。这两个词组共同描绘出了京城的壮丽与神圣。同时,“烟尘”和“银海”两个词语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京城更加生动立体。
最后两句“铜驼陌上听鼕鼓,笑杀西楼白玉觞”,以铜驼陌上的鼕鼓声和西楼的白玉觞为画面,展现了京城中人们欢聚一堂的场景。这里的“笑杀”一词则表达了人们对欢乐时光的珍视和享受。这两句诗不仅展示了京城中的欢乐气氛,也反映了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此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展现了京城的繁华与美丽。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了解古代京城的生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