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笙榾柮淡无聊,几度他乡遇此宵。
三十男儿尚书剑,寻常意气自云霄。
风灯直下渔歌乱,斗柄傍连帝阙遥。
悬想银台门下客,听鸡忙赴紫宸朝。
【注释】
除夜:除夕。武口驿:在今陕西泾阳西北。诚夫兄:即韦应物,字遇玄,排行第三,故称诚夫。榾柮(yíng shuāi):一种乐器,形如竹筒,上端细长,下端稍粗,中间空腔。
几度:多次。他乡:指远离家乡的客居之地。宵:夜晚。
尚书剑:指尚书省的剑戟。尚书省是唐代中央政府最高行政机关,长官为尚书令、左右仆射及诸司使。
云霄:指高远的天空。
风灯:指船上的灯火。直下:顺流而下。渔歌乱:指船行水中发出的声音混杂在一起。斗柄:北斗星。傍连:靠近。帝阙:皇宫。紫宸:皇帝所居的殿宇。
门下客:指秘书省的学士。紫宸朝:指皇帝召见学士的朝见活动。
【赏析】
《除夜宿武口驿忆诚夫兄》一诗作于公元832年(贞元八年)除夕之夜,是作者在外地时怀念友人韦应物的诗篇。
“瓶笙榾柮淡无聊”,首句开门见山,点出诗人在旅途中的寂寥之感,以“瓶笙”起兴,写出了旅途中寂寞清冷的气氛。“瓶笙”是一种乐器,其形制似小酒瓮,用竹子制成,上端细长,下端稍粗,中间有空洞,可以吹奏。“榾柮”,亦作“榾”,一种乐器。“淡无聊”则形容旅途寂寞清冷之状。
“几度他乡遇此宵”,诗人由瓶笙引起的联想,引出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他乡遇此宵”一句,既表明了自己在异乡漂泊的孤寂,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牵挂和思念之情。这里的“此宵”并非实指除夕之夜,而是借指整个人生旅程中的某个时刻。
“三十男儿尚书剑,寻常意气自云霄”,第二句进一步描绘了韦应物的形象。“尚书剑”指的是韦应物曾担任尚书省的官职,拥有权势和地位。“寻常意气自云霄”则表示韦应物曾经意气飞扬、抱负非凡。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韦应物比作一位意气风发的英雄人物,表现出了他的豪迈气概和远大志向。
“风灯直下渔歌乱,斗柄傍连帝阙遥”两句,诗人通过描绘船上的景象来营造气氛。“风灯直下”形象地描绘了船行水面的情景,风吹过船帆时产生的光芒照亮了水面。而“渔歌乱”则表现了船上渔民们欢聚一堂,唱着欢快的歌曲。“斗柄傍连帝阙遥”则通过北斗星的比喻,将皇帝的宫殿与自己的住所联系起来,表现出自己对朝廷政治的关注和参与意识。
“悬想银台门下客,听鸡忙赴紫宸朝”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韦应物在朝廷中的忙碌身影。“银台门下客”指的是秘书省的学士,负责起草诏令、批答奏章等工作。“听鸡忙赴紫宸朝”则描绘了他勤奋工作的场景。诗人想象自己正在忙于起草文书或处理政务,听到鸡叫后便急忙赶往紫宸殿去朝见皇帝。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韦应物的勤奋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整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寂静、朋友间的思念以及朝廷中的忙碌场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和社会责任感。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对国家大事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