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人不惯住炎方,英簜函边药裹香。
鼻到崇安试苏合,舌过南剑渍槟榔。
朝寒命酒资调护,昼暖披襟恐中伤。
共喜我来当十月,肩舆犹憩午阴凉。
【解析】
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考查学生对名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一些古诗文,同时要注重理解诗句的意思。对于重点字词的理解,一定要结合语境来理解。注意“簜”“崇安”“南剑”等字词的写法。
【答案】
译文:北方人不适应南方炎热潮湿的地方气候,所以把药材包裹在衣囊里以备不时之需。鼻到崇安时试服苏合香,舌过南
剑后用槟榔汁渍口。早晚寒冷的时候喝酒暖身护体,白天温暖的时候披衣以免中暑受寒。我们都很高兴我来当十月天,轿
子还停在阴凉处歇息。
注释:①簜(yīnɡ):包。②崇安:今福建崇安县,古称崇安。③南剑:即南剑州,今属福建省南平市。④苏合
(shùhé)香:一种香料,产于波斯,故又称波斯香。⑤槟榔(bǐmánɡ):一种热带果树,果实可入药,也可制酒食。⑥调
护:调养。⑦午阴凉:中午有树荫遮阳。
赏析:诗写诗人经过崇安、南剑一带时所经历的气候与感受。前四句描写了旅途中的艰苦生活,“北人不惯住炎方”点明
自己来自北方,不适应南方湿热气候,“英簜函边药裹香”说明随身携带了药物以备不时之需。“鼻到崇安试苏合,舌过
南剑渍槟榔”两句,则具体描绘了旅途中的实际感受:“鼻到崇安时试服苏合香,舌过南剑后用槟榔汁渍口。”这
句诗将旅途所见与所感结合起来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旅途中的艰辛,表达了诗人对艰难行程的无奈之情。最后二句
是说,虽然路途艰险,但幸好自己能够坚持到达目的地,心情颇为欣慰。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没有过多的修饰与雕琢,却
能真实地反映出旅人在外的艰难与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