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来按部指秋期,子月登车我独迟。
双塔道傍观俗处,百泉庄上恤灾时。
烟昏导骑摇箶簶,灯暗痴童下扊扅。
不听讴歌听愁叹,何心工和壁间辞。

昌平县廨和解之昂御史时巡历京畿东道

向来按部指秋期,子月登车我独迟。

双塔道傍观俗处,百泉庄上恤灾时。

烟昏导骑摇箶簶,灯暗痴童下扊扅。

不听讴歌听愁叹,何心工和壁间辞。

注释:

昌平县廨:昌平县的官府。

和解之昂:和解之昂,即和解之昂御史,官名,御史台所属监察机构,掌纠察官吏善恶、弹劾不法。

子月:农历十月。

双塔:双塔寺,在今北京市昌平区西南。

俗处:民间风俗之处。

恤灾:救济灾民。

箶簶;古代行军时用以驱兽的响器。

扊扅:古代军中用于敲击的器具。

讴歌:歌唱。

工和:和谐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所作,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昌平县官府的官员们巡视京城时的情景,通过具体细节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与人们的生活状态。

首联“向来按部指秋期,子月登车我独迟。”描述了官员们按照惯例开始他们的巡察任务。他们按照既定的路线前往指定地点,而我则因为一些原因而迟到。这里的“秋期”指的是秋天的某个时期,而“子月登车我独迟”则表达了自己与众不同的情况。

颔联“双塔道傍观俗处,百泉庄上恤灾时。”进一步展开对昌平县官府的描述。他们在双塔寺旁边观看民俗表演,而在百泉庄上关心灾民的生活。这一联通过具体的地点,展现了官员们的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颈联“烟昏导骑摇箶簶,灯暗痴童下扊扅。”则描绘了巡查过程中的具体情景。在烟雾缭绕的环境中,官员们骑马前行,而那些顽皮的小孩则在灯光昏暗的地方玩耍。这里的“烟昏”和“灯暗”都营造了一个朦胧、宁静的氛围。

尾联“不听讴歌听愁叹,何心工和壁间辞。”则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虽然官员们表面上在欣赏音乐和歌声,但实际上他们内心却是忧郁和无奈的。而这种情感也体现在他们对工作的态度上,他们不愿意仅仅追求表面的和谐与完美,而是更注重实际效果和内在价值。

整首诗通过对昌平县官府官员们巡视京城的情景进行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与人们的生活状态。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官员们工作态度的赞赏以及对人性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