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絮晴丝络马头,春风常记侍宸游。
牙樯映日开龙舰,天乐连云上翠楼。
杨柳尽随堤北偃,芙蕖不碍水东流。
遥瞻玉辇时巡处,千里风烟紫塞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次韵马伯庸游玉泉山》。下面将对这首诗逐句进行释义:
飞絮晴丝络马头,春风常记侍宸游。
注释:春天的柳絮和细丝缠绕着马的头部,就像春风经常记得皇帝曾游览过的地方。
赏析:诗中用“飞絮”和“晴丝”来形容春天的景象,描绘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同时,“络马头”也暗示了春天的气息和温暖的感觉。
牙樯映日开龙舰,天乐连云上翠楼。
注释:长长的船只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更加威武,天上的音乐如同云彩一般连绵不断,仿佛能听到翠楼传来的歌声。
赏析:这里通过“牙樯”和“龙舰”展现了船只的壮观景象,而“天乐”则形容音乐的宏伟壮丽。整个画面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表达了对皇家生活的向往。
杨柳尽随堤北偃,芙蕖不碍水东流。
注释:柳树随着堤岸向北弯曲,荷花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向东流动。
赏析:这两句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两种不同的美。前者描绘了柳树的柔美和柔弱,后者则突出了荷花的坚韧和优雅。两者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遥瞻玉辇时巡处,千里风烟紫塞秋。
注释:我远远地观望着皇帝乘坐的玉辇曾经巡游的地方,那里有千里的风烟和秋天的气息。
赏析:这一句诗将目光投向遥远的过去,通过对玉辇的描绘来唤起人们对历史的思考。同时,“千里风烟”和“紫塞秋”分别代表了广阔的空间和季节的变化,使得整个诗句充满了历史感和文化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