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仍散兵烬,雨雪无留霏。
公名在天下,岂逐薤露晞。
谁能禁耕牧,盛事乘薪机。
吾力不足振,感叹徒歔欷。

【注释】

来:归来。仍:依然。散兵:指逃散的士卒。烬:灰烬,比喻败亡。无留霏:没有留下雨丝。公名:您的名声。天下:指国家。岂:何。逐:追逐。薤露:古乐府《蒿里》诗篇名,这里指代死亡。晞(xī):晒干。盛事:盛大的事业。乘:利用。薪机:烧火工具。吾力:我的力量。振:振兴,恢复。叹:叹息。歔欷:抽泣。

【赏析】

此诗作于元和九年(814年),当时诗人在徐州担任司马,而徐州正是范仲淹被贬之处。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以及对国运衰微的悲愤之情。

前四句以“归”“雪”起兴,写诗人回到原地,目睹战乱之后一片凄凉景象,感叹友人命运多舛。首联“来仍散兵烬,雨雪无留霏。”意思是说,你回来时看到的仍然是战乱后的废墟,大雪又把一切都覆盖了,没有留下一点痕迹。这两句既描绘了战后荒凉的景象,又暗含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

颔联“公名在天下,岂逐薤露晞。”意思是说,你的大名传遍了天下,怎么会像那些被世人遗弃的人一样苟且偷生呢?这里的“公名”是指范仲淹,而“公名在天下”则暗喻他生前的声望和贡献。诗人以“岂”字开头,表达了对友人才华与抱负的惋惜之情。

颈联“谁能禁耕牧,盛事乘薪机。”意思是说,谁能抵挡住人们耕作和放牧的生活?而那盛大的事业却被人用来谋取私利。这里用“谁能禁耕牧”来讽刺那些只顾自己享受、不顾他人死活的统治者;而“盛事乘薪机”则暗示了他们利用手中权力谋私利的行为。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

尾联“吾力不足振,感叹徒歔欷。”意思是说,我的力量不足以振兴国家,只好感慨万分地哭泣罢了。这里的“吾力不足振”表明了诗人对政治腐败无能为力的无奈;而“感叹徒歔欷”则表达了他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忧虑。

整首诗通过描绘战后荒凉景象以及表达对友人命运的同情和忧虑,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同时,诗人还通过对范仲淹事迹的评价,表现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