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满苏堤酒满壶,画船日日醉西湖。阿侬最苦两离别,不唱黄莺唱鹧鸪。
堤边三月柳阴阴,湖上春风似海深。游人来往多如蚁,半是南音半北音。
【注释】
和:写诗来应和,指和作西湖竹枝词。阿侬:我。“阿”是亲昵的称呼,“侬”是吴语的自称,这里用作人称代词。黄莺:黄莺鸟的叫声,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声音。鹧鸪:一种鸟名,其叫声哀婉凄切,常用来表达离别之痛。
【译文】
花满苏堤酒满壶,画船日日醉西湖。阿侬(我)最苦两离别,不唱黄莺唱鹧鸪。
三月堤边柳阴阴,湖上春风似海深。游人来往多如蚁,半是南音半北音。
【赏析】
《和西湖竹枝词》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的诗作。作者在诗中通过描绘西湖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江南风情。
诗的前两句“花满苏堤酒满壶,画船日日醉西湖。”描绘了诗人漫步在苏堤上的情景。苏堤是杭州市西湖的一部分,诗人在这里欣赏着美丽的景色,享受着美酒的陪伴,心情十分舒畅。接着,“阿侬(我)最苦两离别,不唱黄莺唱鹧鸪。”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以及与亲人离别的痛苦。这里的“黄莺”和“鹧鸪”都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分别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和离别的哀愁。诗人通过对比这两种意象,展现了自己的情感变化。
诗的后两句“三月堤边柳阴阴,湖上春风似海深。”则描绘了西湖春天的美丽景色。这里的“三月堤边柳阴阴”形容了柳树的绿意盎然,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而“湖上春风似海深”则描绘了湖面上春风拂面的舒适感受,仿佛整个湖面都被春风所笼罩。这两句诗共同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春日湖景图,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
诗的最后两句“游人来往多如蚁,半是南音半北音。”则表现了西湖作为旅游胜地的魅力。这里的“游人来往多如蚁”形容了游客众多的景象;而“半是南音半北音”则暗示了西湖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这些内容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体现了作者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自豪。同时,这也反映了作者观察社会现象的敏锐眼光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