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头杨柳恨春迟。被寒欺。淡依依。瘦损王孙,青琐小腰围。墙外琼枝空照影,翠娥敛,游丝百丈飞。燕归雁归书问寂。
月细风尖供怨笛。玉骨成灰圣得回。梦里音容,良是觉来非。多少江州司马泪。断肠曲,河声送落晖。

《江梅引·陌头杨柳恨春迟》是南宋词人洪皓的作品。全词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春天迟迟不肯到来的无奈和哀怨之情。以下是对该词的具体解读:

  1. 作者介绍
  • 洪皓(1088年-1144年),字文清,号丹丘生,饶州鄱阳人。南宋文学家、历史学家,宋徽宗政和二年(1122年)中进士,官至参知政事。他因参与金朝的政治事务而被迫留居金地,历经艰难。在金朝期间,他多次上书请求回归故国,最终于绍兴三年(1133年)被释放回国。他的词作风格典雅,情感真挚,尤其擅长抒发离愁别绪。
  1. 诗词原文
    陌头杨柳恨春迟。被寒欺。淡依依。瘦损王孙,青琐小腰围。墙外琼枝空照影,翠娥敛,游丝百丈飞。燕归雁归书问寂。
    月细风尖供怨笛。玉骨成灰圣得回。梦里音容,良是觉来非。多少江州司马泪。断肠曲,河声送落晖。

  2. 词句注释

  • “陌头杨柳恨春迟”:形容春日里柳树枝叶稀疏,显得有些憔悴,似乎在埋怨春天迟迟不来。
  • “被寒欺”:被寒冷所侵袭。
  • “王孙”:指贵族或文人。
  • “青琐”:青色的门锁,常用来比喻富贵之家的门。
  • “墙外琼枝空照影,翠娥敛”:描绘了墙角梅花独自开放的情景,以及女子收敛起面容的样子。
  • “燕归雁归书问寂”:燕子归巢,大雁迁徙,唯有书信寂静无声。
  • “梦寐”:指梦中或睡醒时的体验。
  • “玉骨成灰”:形容人的死相极为凄美,如同玉石一般化为灰烬。
  • “圣得回”:形容美好的东西再次出现或者得到重生。
  • “断肠曲”:《江梅引》是一首描写离别相思之情的歌曲,这里特指这首曲子。
  • “河声送落晖”:河水声似在送别夕阳西下。
  1. 词句赏析
  • 全词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美好事物难以长久的感慨。通过对柳树、梅花、燕子、大雁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意境。
  • “玉骨成灰圣得回”,既表达了对逝去美好的怀念,又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悟。这里的“圣得回”可能是指某种神圣的力量再次降临,使得美好重现。
  • “断肠曲”不仅指这首曲子本身,还隐喻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挣扎。整首词以“梦寐”开头,暗示了梦境与现实交织的情感体验。
  1. 创作背景
  • 洪皓因政治原因被迫留居金国,历经磨难。在金朝期间,他多次上书请求回归故国,最终获得释放回国。这段经历使他深刻感受到了人间离别的痛苦和生命的短暂。
  • 该词的创作时间不详,但根据内容推测,它可能是在作者获释后所写。

《江梅引·陌头杨柳恨春迟》是南宋文学家洪皓所作的一首词。词中通过对春天的描绘以及对离别的感怀,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美好事物难以永恒的感慨。同时,通过对玉骨成灰、梦中音容等意象的运用,深化了词的情感内涵,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