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渊
南乡子 七返降真阴。 主换为宾力不禁。 神妙峥嵘三界外,俄临。 彻地通天耀古今。 当体虑沉沉。 鹤驭清风一片心。 自北自南无挂碍。 时歆。 真乐真欢恣啸吟。 注释: - 南乡子:这是一首宋代的诗歌,属于词牌名。 - 七返降真阴:指修行者通过修炼,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 主换为宾力不禁:指修行者在达到高度后,可以自如地控制自己的力量。 - 神妙峥嵘三界外:指修行者的境界超越了世俗和宗教的限制。
南柯子 体若虚空净,心如泰华安。 万缘妄想不相干。 正住无思,触处得安闲。 觉海神珠莹,禅天性月寒。 圆明不昧显□□。 放去收来,一点地天宽。 注释: - 南柯子:这是一首词牌名,是宋代流行的一种词调。 - 体若虚空净,心如泰华安:形容人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都达到了极致的纯净和平和。 - 万缘妄想不相干:表示人的内心没有杂念和妄想,与外界事物无关。 - 正住无思,触处得安闲:在内心保持平和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南柯子》。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坐卧常澄湛,连绵缓吸呼。 温温九气聚铅炉。 滚泛身田,昼夜饮琼酥。 腹内三丹有,心头一物无。 注释: - 坐卧常澄湛:形容心境宁静,没有杂念。 - 连绵缓吸呼:形容呼吸平稳,气息流畅。 译文: 我常常保持心境宁静,呼吸也平稳顺畅。 我的体内充满了九气,就像铅炉一样聚集着精华。 我在身体和田地之间流转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声声慢·赠王彦宝》。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声声慢 赠王彦宝" - 这是诗的题目,描述了这首诗的内容和主题。 2. "瘿除人我,冰冷高低,唤惺今是昨非" - 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瘿"指的是人的疾病或困扰,"人我"则代表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和矛盾。诗人认为,通过消除这些困扰,人们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达到心灵的自由和解脱。 3.
诗句释义: 1. 法界一真心正住,当体灭诸缘。 - “法界”指佛教中的宇宙或世界,此处特指心灵所能达到的广阔领域。 - “心正住”表示内心的清净、稳定状态。 - “当体灭诸缘”意为一切事物和烦恼皆因缘而生,一旦悟道即能断除所有因缘。 2. 内外辉辉体现前。 - “辉辉”形容光辉四射。 - “体现前”意味着通过内在的光芒照亮前行的道路。 3. 无地亦无天。 - “无地”指没有空间限制,超越物质形态
【诗句释义】 - 玄关击拆,抱一无离,知白守黑藏机。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画面:在神秘的玄关处,有一种力量在运作,它像敲击一样,发出清脆的声音,仿佛在敲打着什么。这种力量叫做“抱一”,它与虚无相融合,没有任何的分离和对立。这种力量就是“知白守黑”的精髓,它知道什么是白色的,也知道什么是黑色的,但是却能够巧妙地隐藏起来,不露痕迹。 - 火运清风,三关过海轻吹。 这句诗描绘了一种景象
这首诗是一首描述修行者修炼成仙的诗句。下面是逐句释义: 衡门养浩,匮玉藏辉,营营守拙忘机。 衡门:指隐居之所,也比喻清静无为的生活状态。养浩:修养元气。匮玉:比喻内敛不露,如同宝藏一般。藏辉:指保持内在的光辉和才华。营营:忙碌、操劳之意。守拙:避免炫耀自己,保持朴实。忘机:忘记一切杂念,心境宁静。 手握乾坤,身生万化维持。 手:象征修行者的道法,可以掌握宇宙间的法则和力量。乾坤:代表天地万物
这首诗名为《警执法》,作者是宋代的苏轼,是他在任杭州通判期间所作。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人自因言能悟理,得理要忘言。 【注释】:人们可以通过言语来了解道理,但真正理解了这些道理后,应该忘掉语言。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言语和知识的理解。在诗中,“得理”即领悟到道理,“忘言”意味着超越语言的束缚,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 2. 既得鱼时莫执筌,筌执谩着鞭。 【注释】
诗句释义: 1. 妙道勤求。 - 妙道:指道家的至理和高深之道。 - 勤求:不懈地追求。 - 整体含义:不断探求道家的高深道理。 2. 乐以忘忧。 - 乐:在这里表示内心的满足和快乐。 - 忘忧:忘记忧愁。 - 整体含义:通过追求快乐来忘记忧愁。 3. 要蜗名蝇利心休。 - 要:追求。 - 蜗名蝇利:这里指的是世俗的欲望和名利。 - 心休:内心平静,不再追求。 - 整体含义:不要追逐功名利禄。
诗句解析: - 西江月:这可能是指一首词牌名。这个词牌通常用于表达较为深奥或哲理性的内容。 - 一点阳生坎殿:在易经中,“坎”卦是代表水的象征,而“阳”则代表光明、积极的一面。这里可能指的是某种从暗到明的转变过程。 - 两弦风阵冲天:描述一种力量或者能量的释放,像风一样猛烈且具有穿透力。 - 三关顶化液漙漙:三关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某个重要的转折点,而“液漙漙”则形容一种充满力量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