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一真心正住,当体灭诸缘。
内外辉辉体现前。
无地亦无天。
取相于禅禅复远,禅性月沉渊。
动静俱无镇湛然。
神用即真禅。

诗句释义:

  1. 法界一真心正住,当体灭诸缘。
  • “法界”指佛教中的宇宙或世界,此处特指心灵所能达到的广阔领域。
  • “心正住”表示内心的清净、稳定状态。
  • “当体灭诸缘”意为一切事物和烦恼皆因缘而生,一旦悟道即能断除所有因缘。
  1. 内外辉辉体现前。
  • “辉辉”形容光辉四射。
  • “体现前”意味着通过内在的光芒照亮前行的道路。
  1. 无地亦无天。
  • “无地”指没有空间限制,超越物质形态。
  • “亦无天”表示超越天空的限制,达到一种超越性的存在。
  1. 取相于禅禅复远,禅性月沉渊。
  • “取相”指执着于外在形式。
  • “禅复远”意味着禅的境界深远且难以企及。
  • “禅性月沉渊”形容禅宗的本质如同深不见底的月光,深邃且难以捉摸。
  1. 动静俱无镇湛然。
  • “动”与“静”是相对的概念。
  • “镇”在这里可能是指阻碍或限制。
  • “湛然”意味着宁静而自若的状态。
  1. 神用即真禅。
  • “神用”指的是禅宗的核心思想——“不立文字”。
  • “即真禅”表明禅宗的修行直接指向真实境界的达成。

译文:
法界的本心清净如初,它本身已经超越了所有的因缘束缚。内心的光芒照亮了前方的道路,无论多么遥远的地方都能到达。在禅修中,我们不应执着于任何形式和表象,因为一切皆是虚妄。禅宗的智慧如同深不见底的月光,深邃而不可捉摸。无论是行动还是静止,都应保持一种宁静而自若的状态。禅宗的实践在于“不立文字”,直接指向真实境界的达成。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禅宗修行者的内心世界和对外界的超然态度,表达了禅宗追求的纯净和智慧。诗人强调了内心的清净、对世间万物的超越以及禅修中的直接体验。这种对禅宗精神的理解和表达,既体现了诗人对禅宗哲学的深刻理解,也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