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妙道心坚守,虚自投来。
氤氲成胎。
灵质无中日月栽。
时时自饮昆山酒,醉卧丹台。
令摄三台。
万劫迷云一豁开。
【注释】虚无:空虚;妙道:玄妙之道,指道家思想;守:保持;虚自投来:即“虚己而入”。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修炼者心性修养的诗句。首句写修炼者虚己以入道,第二、三句写炼就了灵质,第四、五句写饮酒和睡眠,第六句写悟性提升,七、八句写悟道后对宇宙万物的认识。全诗语言简练,意境高远,是一篇很有特色的道教抒情诗。
虚无妙道心坚守,虚自投来。
氤氲成胎。
灵质无中日月栽。
时时自饮昆山酒,醉卧丹台。
令摄三台。
万劫迷云一豁开。
【注释】虚无:空虚;妙道:玄妙之道,指道家思想;守:保持;虚自投来:即“虚己而入”。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修炼者心性修养的诗句。首句写修炼者虚己以入道,第二、三句写炼就了灵质,第四、五句写饮酒和睡眠,第六句写悟性提升,七、八句写悟道后对宇宙万物的认识。全诗语言简练,意境高远,是一篇很有特色的道教抒情诗。
南乡子 七返降真阴。 主换为宾力不禁。 神妙峥嵘三界外,俄临。 彻地通天耀古今。 当体虑沉沉。 鹤驭清风一片心。 自北自南无挂碍。 时歆。 真乐真欢恣啸吟。 注释: - 南乡子:这是一首宋代的诗歌,属于词牌名。 - 七返降真阴:指修行者通过修炼,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 主换为宾力不禁:指修行者在达到高度后,可以自如地控制自己的力量。 - 神妙峥嵘三界外:指修行者的境界超越了世俗和宗教的限制。
南柯子 体若虚空净,心如泰华安。 万缘妄想不相干。 正住无思,触处得安闲。 觉海神珠莹,禅天性月寒。 圆明不昧显□□。 放去收来,一点地天宽。 注释: - 南柯子:这是一首词牌名,是宋代流行的一种词调。 - 体若虚空净,心如泰华安:形容人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都达到了极致的纯净和平和。 - 万缘妄想不相干:表示人的内心没有杂念和妄想,与外界事物无关。 - 正住无思,触处得安闲:在内心保持平和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南柯子》。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坐卧常澄湛,连绵缓吸呼。 温温九气聚铅炉。 滚泛身田,昼夜饮琼酥。 腹内三丹有,心头一物无。 注释: - 坐卧常澄湛:形容心境宁静,没有杂念。 - 连绵缓吸呼:形容呼吸平稳,气息流畅。 译文: 我常常保持心境宁静,呼吸也平稳顺畅。 我的体内充满了九气,就像铅炉一样聚集着精华。 我在身体和田地之间流转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声声慢·赠王彦宝》。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声声慢 赠王彦宝" - 这是诗的题目,描述了这首诗的内容和主题。 2. "瘿除人我,冰冷高低,唤惺今是昨非" - 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瘿"指的是人的疾病或困扰,"人我"则代表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和矛盾。诗人认为,通过消除这些困扰,人们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达到心灵的自由和解脱。 3.
诗句释义: 1. 法界一真心正住,当体灭诸缘。 - “法界”指佛教中的宇宙或世界,此处特指心灵所能达到的广阔领域。 - “心正住”表示内心的清净、稳定状态。 - “当体灭诸缘”意为一切事物和烦恼皆因缘而生,一旦悟道即能断除所有因缘。 2. 内外辉辉体现前。 - “辉辉”形容光辉四射。 - “体现前”意味着通过内在的光芒照亮前行的道路。 3. 无地亦无天。 - “无地”指没有空间限制,超越物质形态
【诗句释义】 - 玄关击拆,抱一无离,知白守黑藏机。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画面:在神秘的玄关处,有一种力量在运作,它像敲击一样,发出清脆的声音,仿佛在敲打着什么。这种力量叫做“抱一”,它与虚无相融合,没有任何的分离和对立。这种力量就是“知白守黑”的精髓,它知道什么是白色的,也知道什么是黑色的,但是却能够巧妙地隐藏起来,不露痕迹。 - 火运清风,三关过海轻吹。 这句诗描绘了一种景象
这首诗是一首描述修行者修炼成仙的诗句。下面是逐句释义: 衡门养浩,匮玉藏辉,营营守拙忘机。 衡门:指隐居之所,也比喻清静无为的生活状态。养浩:修养元气。匮玉:比喻内敛不露,如同宝藏一般。藏辉:指保持内在的光辉和才华。营营:忙碌、操劳之意。守拙:避免炫耀自己,保持朴实。忘机:忘记一切杂念,心境宁静。 手握乾坤,身生万化维持。 手:象征修行者的道法,可以掌握宇宙间的法则和力量。乾坤:代表天地万物
这首诗名为《警执法》,作者是宋代的苏轼,是他在任杭州通判期间所作。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人自因言能悟理,得理要忘言。 【注释】:人们可以通过言语来了解道理,但真正理解了这些道理后,应该忘掉语言。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言语和知识的理解。在诗中,“得理”即领悟到道理,“忘言”意味着超越语言的束缚,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 2. 既得鱼时莫执筌,筌执谩着鞭。 【注释】
诗句释义: 1. 妙道勤求。 - 妙道:指道家的至理和高深之道。 - 勤求:不懈地追求。 - 整体含义:不断探求道家的高深道理。 2. 乐以忘忧。 - 乐:在这里表示内心的满足和快乐。 - 忘忧:忘记忧愁。 - 整体含义:通过追求快乐来忘记忧愁。 3. 要蜗名蝇利心休。 - 要:追求。 - 蜗名蝇利:这里指的是世俗的欲望和名利。 - 心休:内心平静,不再追求。 - 整体含义:不要追逐功名利禄。
诗句解析: - 西江月:这可能是指一首词牌名。这个词牌通常用于表达较为深奥或哲理性的内容。 - 一点阳生坎殿:在易经中,“坎”卦是代表水的象征,而“阳”则代表光明、积极的一面。这里可能指的是某种从暗到明的转变过程。 - 两弦风阵冲天:描述一种力量或者能量的释放,像风一样猛烈且具有穿透力。 - 三关顶化液漙漙:三关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某个重要的转折点,而“液漙漙”则形容一种充满力量的状态。 -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苦短的感慨,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1. 采桑子·人生何苦催头白:这是题目,也是全诗的主题。"采桑子"是词牌名,"人生何苦催头白"则是诗歌的内容,表达了人生的短暂和岁月的无情。 2. 人生何苦催头白:人生为何如此短暂,为何要催促白发过早地到来?这里的“催”字表达了时间的无情,生命的脆弱。 3. 知也无涯,忧也无涯:知道生命是有限的
诗句释义: - 今生未必重相见:在当前的人生阶段,我们可能不会再次相见。 - 遥计他生:假设在未来的某一生,我们还能再次相逢。 - 谁信他生:谁又会相信未来还有可能再次相见呢? - 缥渺缠绵一种情:这种情感是那么遥远而又缠绵不绝。 - 当时留恋曾何济:当时的留恋和牵挂,又有什么用呢? - 知有飘零:明白地知道会有飘零的命运。 - 毕竟飘零:终究还是会被命运所抛弃,走向飘零的结局。 -
【解析】 本词上片写重阳节的习俗,下片抒发对时局的忧虑。全词以重阳为主题,借秋菊之香抒发作者忧国忧民之情,意境阔大,气势雄健。 重阳节是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节日。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可见重阳节是思念亲友的特殊日子,而“采桑子·重阳”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创作的。 第一句“人生易老天难老”是全词的基调。作者由“人生易老”生发出感慨
【解析】 本诗出自《浣溪沙》,是一首写爱情的词。全词以“小鬟”为线索,描绘了女子在宴会上与男子相会的情景,语言优美,含蓄蕴藉。 采桑子·姑苏顾氏席上小鬟 (宋)欧阳修 踏歌未晓歌中意,豆蔻初含。 飞到杨花便不堪。 罗巾欲乞题红句,眉语相探。 懊恼檀郎梦已酣。 【注释】 ①踏歌:古时民间歌曲的一种形式,边走边唱。中意:心中喜爱,指男女双方情投意合。②豆蔻:古代诗词中常用来指少女。③檀郎:指所爱之人
【译文】 芭蕉几阵雨,檐前湿透了我瘦尽的情思。小溪亭上,一种离愁,画也画不成。江天茫茫,梅花断碣,枯泪犹零。别听那瑶筝声,怕触动旧日的情怀。 【注释】 1. 芭蕉:一种植物,叶子大而圆。 2. 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3. 瘦尽多情:意指因为思念过度而消瘦。 4. 溪亭:在溪边的亭子。 5. 画不成:无法用画笔表达。 6. 断碣:指断裂的石碑,这里代指梅花。 7. 枯泪:干涸的眼泪。 8.
【注释】 ①查伊璜:即查士标,字伊璜,号东山;南宋诗人。②姬作剧:指《西厢记》的作者王实甫。③绛河:《列子·汤问》:“孔子观于吕梁,悬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鼋鼍鱼鳖之所不能游也。”见一渔父过而问之曰:“何方之客?”对曰:“吾乃东海钓鳌客。为余荡十洲五岳,浮三山半落,今得此地休焉。”④新词填就勤分付:填了新词之后要赶快交给人唱。⑤周郎:周瑜,字公瑾,三国吴国将领。⑥“偏”字
采桑子 怀香侯 春日,作者骑着马在山间小路上行进。突然一阵凉风吹过,停下了脚步。抬头一看,看到一群大雁排着队飞过,就像在互相传递信息。 回首望向远方,只见钱塘江的水北上涌而来。太阳已经落下去了,周围弥漫着黄色的沙尘,令人感到有些痛苦。 我看着自己的头发,发现已经变得花白了。想起过去曾经写过诗,现在却已经没有了。灯花都烧尽了,只剩下一宿的孤寂。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和诗人心情的诗
诗句翻译:古藤花下银灯满,紫鸾斜飞。贾氏泪水沾衣,吹彻秦箫,往事成空。 注释与赏析: 1. 古藤花下银灯满,紫鸾斜飞:在古老的藤蔓花下,银灯闪烁,紫鸾鸟儿翩翩起舞。 2. 贾氏泪水沾衣,吹彻秦箫:贾氏因悲伤而泪流满面,仿佛连空气中的秦箫声也变得悲凉。 3. 图书只似蓬蒿冷,碧甃双扉:书籍如同被风吹散的野草一般冷漠,双扉紧闭的窗户透出幽暗。 4. 宫漏霏微,说剑青灯客未稀:宫殿里的滴漏声细微悠长
这首诗的原文是: 隔墙弦索无心听,挑灭银灯。 暗忆平生。 白发萧萧酒易醒。 月华风定芭蕉冷,楼上三更。 不住鸡声。 一枕江南梦未成。 注释: - 隔墙弦索无心听:隔着墙壁听到弦乐声(可能是在听别人的演奏),但自己并没有心思去聆听。 - 挑灭银灯:熄灭了银色的灯笼。 - 暗忆平生:心中默默地回忆过去的生活。 - 白发萧萧酒易醒:随着年龄的增长,头发渐渐变白,人容易因为酒精的作用而昏睡过去。 -
【解析】 “琼楼晓起银屏冻,莫倚危阑。”意思是:清晨醒来,看见琼楼玉宇的门户已经结满了冰花,不要倚靠着高高的栏杆。“琼楼”即高楼,“晓”即早晨,“银屏”指用银箔装饰的屏风,“冷”是动词,指结冰了,“莫”是副词,不要,“倚”是依靠的意思。 “又倚危阑。”意思是:我又倚靠在栏杆上。“危阑”指高高的栏杆。 “雁送西风扑面寒”,意思是:大雁排成一字长队向南飞去,迎面扑来的是阵阵寒风。“雁”指大雁
这首诗名为《警执法》,作者是宋代的苏轼,是他在任杭州通判期间所作。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人自因言能悟理,得理要忘言。 【注释】:人们可以通过言语来了解道理,但真正理解了这些道理后,应该忘掉语言。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言语和知识的理解。在诗中,“得理”即领悟到道理,“忘言”意味着超越语言的束缚,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 2. 既得鱼时莫执筌,筌执谩着鞭。 【注释】
诗句释义: 1. 法界一真心正住,当体灭诸缘。 - “法界”指佛教中的宇宙或世界,此处特指心灵所能达到的广阔领域。 - “心正住”表示内心的清净、稳定状态。 - “当体灭诸缘”意为一切事物和烦恼皆因缘而生,一旦悟道即能断除所有因缘。 2. 内外辉辉体现前。 - “辉辉”形容光辉四射。 - “体现前”意味着通过内在的光芒照亮前行的道路。 3. 无地亦无天。 - “无地”指没有空间限制,超越物质形态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声声慢·赠王彦宝》。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声声慢 赠王彦宝" - 这是诗的题目,描述了这首诗的内容和主题。 2. "瘿除人我,冰冷高低,唤惺今是昨非" - 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瘿"指的是人的疾病或困扰,"人我"则代表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和矛盾。诗人认为,通过消除这些困扰,人们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达到心灵的自由和解脱。 3.
南乡子 七返降真阴。 主换为宾力不禁。 神妙峥嵘三界外,俄临。 彻地通天耀古今。 当体虑沉沉。 鹤驭清风一片心。 自北自南无挂碍。 时歆。 真乐真欢恣啸吟。 注释: - 南乡子:这是一首宋代的诗歌,属于词牌名。 - 七返降真阴:指修行者通过修炼,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 主换为宾力不禁:指修行者在达到高度后,可以自如地控制自己的力量。 - 神妙峥嵘三界外:指修行者的境界超越了世俗和宗教的限制。
南柯子 体若虚空净,心如泰华安。 万缘妄想不相干。 正住无思,触处得安闲。 觉海神珠莹,禅天性月寒。 圆明不昧显□□。 放去收来,一点地天宽。 注释: - 南柯子:这是一首词牌名,是宋代流行的一种词调。 - 体若虚空净,心如泰华安:形容人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都达到了极致的纯净和平和。 - 万缘妄想不相干:表示人的内心没有杂念和妄想,与外界事物无关。 - 正住无思,触处得安闲:在内心保持平和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南柯子》。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坐卧常澄湛,连绵缓吸呼。 温温九气聚铅炉。 滚泛身田,昼夜饮琼酥。 腹内三丹有,心头一物无。 注释: - 坐卧常澄湛:形容心境宁静,没有杂念。 - 连绵缓吸呼:形容呼吸平稳,气息流畅。 译文: 我常常保持心境宁静,呼吸也平稳顺畅。 我的体内充满了九气,就像铅炉一样聚集着精华。 我在身体和田地之间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