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几阵檐前雨,瘦尽多情。
小小溪亭。
一种离愁画不成。
梅花断碣江天远,枯泪犹零。
莫听瑶筝。
恐有何戡旧日声。
【译文】
芭蕉几阵雨,檐前湿透了我瘦尽的情思。小溪亭上,一种离愁,画也画不成。江天茫茫,梅花断碣,枯泪犹零。别听那瑶筝声,怕触动旧日的情怀。
【注释】
- 芭蕉:一种植物,叶子大而圆。
- 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 瘦尽多情:意指因为思念过度而消瘦。
- 溪亭:在溪边的亭子。
- 画不成:无法用画笔表达。
- 断碣:指断裂的石碑,这里代指梅花。
- 枯泪:干涸的眼泪。
- 何戡:即“何堪”,意思是不堪。
- 旧日声:昔日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咏物词,借物抒情。
词的开头“芭蕉几阵檐前雨”写景,描绘了一幅雨后景象:“芭蕉几阵雨,檐前湿透了我瘦尽的情思。”这是一幅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色,雨后的芭蕉更显得生机勃勃,雨珠晶莹剔透,挂在屋檐下,滴滴答答,仿佛有节奏地敲打着窗棂,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然而词人的心情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他因为思念某人而变得憔悴不堪,仿佛被雨水打湿了一般。这两句词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凄凉与无奈。
接下来“小小溪亭,一种离愁,画不成”三句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无奈与哀怨。这里的“溪亭”指的是一个小型的凉亭,位于一条溪流旁边。“一种离愁”表明离别带来的痛苦已经深深地影响了词人的心情。“画不成”则是说他无法用画笔描绘出这份离愁的情绪,因为这种情绪太过复杂、深刻,难以用简单的线条或色彩表现出来。这一部分通过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词人内心复杂的情感变化。
“梅破江天寒,枯泪犹零”二句又回到了对景物的描写,但这次的景物描写更加具体、生动。“梅花断碣江天远,枯泪犹零”中的“梅花”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而“枯泪犹零”则暗示着词人的悲伤之情并未完全消退。这里的“江天远”既表现了梅花所处的环境之远,也象征着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最后“莫听瑶筝声,恐有何堪旧日声”两句则是词人对音乐的感慨。“莫听瑶筝声”意味着不要听那些悦耳动听的音乐,因为它可能触动了词人心中的痛苦回忆。“恐有何堪旧日声”则是说词人害怕听到曾经听过的音乐旋律,因为它可能会勾起他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让他更加痛苦。
这首词通过景物描写、心理描写以及音乐描绘等多种手法,展现了词人在面对离别时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他对离别的痛苦、无奈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