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歌未晓歌中意,豆蔻初含。
豆蔻初含。
飞到杨花便不堪。
罗巾欲乞题红句,眉语相探。
眉语相探。
懊恼檀郎梦已酣。

【解析】

本诗出自《浣溪沙》,是一首写爱情的词。全词以“小鬟”为线索,描绘了女子在宴会上与男子相会的情景,语言优美,含蓄蕴藉。

采桑子·姑苏顾氏席上小鬟

(宋)欧阳修

踏歌未晓歌中意,豆蔻初含。

飞到杨花便不堪。

罗巾欲乞题红句,眉语相探。

懊恼檀郎梦已酣。

【注释】

①踏歌:古时民间歌曲的一种形式,边走边唱。中意:心中喜爱,指男女双方情投意合。②豆蔻:古代诗词中常用来指少女。③檀郎:指所爱之人。④罗巾:指妇女所戴的头巾。

【译文】

酒宴尚未散去,歌声就已经开始,我的心情已经醉了。那小丫头刚刚十四岁,还未成年,还没有完全发育。她轻盈地飞过杨花,却显得娇柔可爱。她想要在头上的罗巾上题写红色的字句,又担心被男子看到。她用眉眼互相探寻着男子的心思。她心中懊恼,因为男子已经酣然入睡。

赏析:

此词描写了一个年轻美貌的女子在酒宴上与一位男子的一段恋情。全词以“小鬟”为线索,描绘了女子在宴会上与男子相会的情景,语言优美,含蓄蕴藉,富有民歌风味。

上片写女子在酒宴上的神态。“踏歌未晓歌中意,豆蔻初含。”开头两句写酒宴上歌舞正酣,她似乎沉醉其中。“豆蔻”一词,原意是指未嫁女子的年纪,这里借指少女,说明少女还未成年。“飞到杨花便不堪”,意思是说,她轻盈地飞过杨花,却显得娇柔可爱。“罗巾欲乞题红句,眉语相探。”意思是说她想在头上的罗巾上题写红色的字句,但又担心被男子看到。她用眉眼互相探寻着男子的心思。这两句既写其神情举止,也写其内心活动,将一个天真活泼、充满生机的少女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下片写女子对男子的埋怨和不满。“罗巾欲乞题红句”,意思是想求得男子的欢心,但又怕被他看见。“眉语相探”,意思是说她用眉眼互相探寻着他的心思。“懊恼檀郎梦已酣。”“檀郎”是对男子的亲昵称呼,意思是说她心中懊恼,因为男子已经酣然入梦。这两句写女子内心的感受和矛盾,既表达了她对男子的依恋之情,又写出了她对自己身份的担忧。

整首词以“小鬟”为主线,通过写她在酒宴上与男子的邂逅相遇,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倾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对恋人相爱的情状及其心理活动,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情趣。(刘学锴)

【答案】

采桑子·姑苏顾氏席上小鬟

(宋) 欧阳修

踏歌未晓歌中意,豆蔻初含。飞到杨花便不堪。

罗巾欲乞题红句,眉语相探。懊恼檀郎梦已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