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云阁里弄晴光,湖水湖山引兴长。
荇带谩萦春浪细,客衣初试越罗香。
荷杯擎露鲛人泣,翠葆掀风海树凉。
好傍绿阴维画舫,高歌白纻送清觞。
【注释】
①游西湖与徐都尉分得香字二首: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徐都尉即徐凝,当时任湖州刺史。“香”是香花笺的意思。
②轻云阁里弄晴光:晴光指晴天的阳光,“轻云”,是说天边飘浮着一朵朵白云。
③湖水湖山引兴长:湖和山,在诗人眼中,是那样美好迷人。“湖光山色”,是许多诗人经常吟咏的题材。“兴长”,指兴致、兴致高。“兴长”一词,在这里也含有一种闲适、轻松的意味。
④荇带谩萦春浪细:荇带,是水边生长的一种青翠的水草,这里借代湖中的荇带草。“春浪细”,是指春天的湖面,波纹细细。
⑤客衣初试越罗香:客衣即客人的衣服,“试”,是尝试的意思。越罗,是古代南方越地所产的一种丝绸,质地细薄柔韧,光泽鲜艳。
⑥荷杯擎露鲛人泣:荷叶上凝聚着晶莹的露水,如同鲛人所流的泪珠。“鲛人”,传说中住在海里的人。“泣”,是眼泪。这里的“泣”,是拟人化手法。
⑦翠葆掀风海树凉:翠葆,指翠绿色的伞盖,这里借代荷叶。“掀起了海树的凉风”,是说荷叶上凝聚着的露水,好像海树一样凉爽。
⑧好傍绿阴维画舫:好,形容词词头,表示赞美。“好”,是喜欢;“傍”,“依”;“绿阴”,指茂密的树叶;“维”,是系的意思;“画舫”,是彩绘的船。
⑨高歌白纻送清觞:高歌,是高声歌唱;“白纻”,是一种用白色纻麻制成的乐器;“送”,是送上的意思;“清觞”,是一种酒器。这里的“清觞”,是美酒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元和七年(812),当时作者在湖州任刺史。此诗为与友人徐凝同游西湖之作。前半部分描绘了游湖时所见美景,后半部分则抒发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首联“轻云阁里弄晴光,湖水湖山引兴长”,以写景开篇,先勾勒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轻云”二字,既形容云雾缭绕的山峦,又暗寓诗人的心情轻松愉悦。“阁里”二字,表明诗人是在亭台楼阁之上欣赏这美景。
颔联“荇带谩萦春浪细,客衣初试越罗香”,进一步展开描写。“荇带”,指水边的荇草,此处用来比喻碧波荡漾的湖面。“春浪细”,形象地表现了湖面的宁静与柔美。“客衣初试越罗香”,则写出了诗人身着新衣,感受着越地丝绸的馨香。
颈联“荷杯擎露鲛人泣,翠葆掀风海树凉”两句,诗人将目光转向了湖面上的景象。“荷杯擎露”,形象地描绘了荷叶上露水的晶莹剔透;而“鲛人泣”,则赋予了荷叶以人的特质,仿佛它们在为湖水的清凉而哭泣。“翠葆掀风海树凉”,则是对上句的进一步补充,海树在风中摇曳,带来了阵阵凉意,让人心旷神怡。
尾联“好傍绿阴维画舫,高歌白纻送清觞”,则表达了诗人对这次出游的喜爱之情。“傍”,意为靠近或陪伴。“绿阴”,指的是茂盛的树林或树木的影子。“维”,有系之意。“画舫”,即彩绘的船。“高歌”,即高声歌唱。“白纻”,是一种古乐器。“送清觞”,意为送美酒。整句诗的意思是,在绿荫之下系舟而行,伴随着悠扬的歌声和美酒,让整个游程充满了诗意与欢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湖的自然风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喜悦与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