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罢长杨戴鹖冠,笑人慕道不休官。
窗间风雪三馀学,林下烟霞七返丹。
白社年深成雅会,紫垣秋静礼虚坛。
夜窗欲问长生术,月转虚楼十二阑。
【注释】
《送吕秀才入道》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前六句赞美吕秀才的才学、品德和志趣,后两句写吕秀才入道后的修行生活,以及自己对此的向往之情。
戴鹖冠:古代学士常戴一种用鸟羽装饰的帽子(鹖,是一种野鸡)。
三馀:泛指多余时间,这里用以形容吕秀才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学习。
林下烟霞:山林中美丽的景色。七返丹:传说中炼制成丹药有七次返本返真。
白社:指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年深:多年。雅会:高雅的聚会。
紫垣:皇帝所居之处,这里借指官场。秋静:秋天寂静,这里比喻官场的清静。虚坛:道教讲求清静无为,因此道士居住之所称为虚坛。
长生术:道家所说的长生不死之术。月转虚楼十二阑:月亮转了一圈,已到深夜。阑,尽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友人入道而作。全诗八句,每句七个字,押仄声韵。第一、二句写友人才学渊博;第三、四句写友人品行高洁;第五、六句写友人入道后在山林中过着清心寡欲的日子;最后两句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祝愿之情。
首联“赋罢长杨戴鹖冠”,意思是说,我刚刚完成了赋文之后,便戴上了那象征文士高雅身份的鹖(一种鸟)冠。这里的“长杨”指的是汉宫中禁卫的军营,“赋罢”则是指完成赋文。这两句诗通过一个生动的画面,表现了吕秀才的才华横溢和不拘一格的个性特征。
颔联“笑人慕道不休官”则是说,人们总是羡慕那些不断追求名利的人,而我却笑他们不懂得真正的道义。这里的“慕道”指的是追求道义和真理的行为,“不休官”则是指不辞辛苦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的淡薄和对于道义的执着。
颈联“窗间风雪三馀学”和尾联“夜窗欲问长生术”则是对吕秀才学习经历的具体描绘。“窗间风雪三馀学”意味着吕秀才在窗边度过漫长的岁月,面对着窗外的风雪,孜孜不倦地学习着。这里的“三馀”指的是冬夜最长的时光,而“风雪”则是指恶劣的自然环境。这两句诗通过对吕秀才学习经历的描述,展现了他的勤奋和毅力。
尾联“月转虚楼十二阑”则是对吕秀才修炼生活的想象。这里的“虚楼”指的是道士居住的阁楼,“月转”则是指月亮的转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吕秀才未来修炼生活的美好祝愿,同时也寄寓了诗人自己对于长生不老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