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芳,原名朱锦琮,清代诗人
朱锦琮是清代诗人。
字瑞芳,号尚斋,是清浙江海盐人。他是位工书、画的书画家,在嘉庆帝五旬寿时献诗画并得到赐誉。他官至山东东昌知府,卒于八十余岁高龄。朱锦琮有《治经堂集》留世。
瑞芳,原名朱锦琮,清代诗人
朱锦琮是清代诗人。
字瑞芳,号尚斋,是清浙江海盐人。他是位工书、画的书画家,在嘉庆帝五旬寿时献诗画并得到赐誉。他官至山东东昌知府,卒于八十余岁高龄。朱锦琮有《治经堂集》留世。
诗句原文 驰驱孤负薜萝身,越境先从此问津。地界长河筑高岸,天留残月送行人。中途改驾无鞍马,旅馆加餐得锦鳞。曾约连床摅别绪,陟冈知否雁来宾。 注释解释 - 驰驱:奔驰驱驰,形容忙碌或急切的状态。 - 孤负:独自承受,承担了不应属于自己的重担。 - 薜萝:指植物薜荔和萝,这里可能比喻诗人的隐居生活。 - 越境:跨越国境,泛指离开自己的领域或地方。 - 问津:寻求渡河的船只或渡口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所作,描述了一位仙人王烈向玉京山进发,经过天台山的一段旅程。 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 粟珊弟得天台赤藤杖归献伯父为作歌 - 粟珊的弟弟得到了天台山上的赤藤杖后献给了伯父,为他作了一首歌。 天台一万八千丈,谢屐梯云未能上 - 天台山高达一万八千丈,但谢公屐无法攀登到山顶。 阴崖雪积万年藤,飞作仙人九节杖 - 山崖上的万年藤被雪覆盖
绵山 城外高山接太行,春深墓草散牛羊。 禁烟节自多风雨,旌善田谁种稻粱? 十载君臣同牧圉,一身泉石中膏肓。 晋祠流水清如玉,洗出幽岩数点苍。 注释: ①绵山:《水经注》说:“绵上县有绵水,绵山因水得名。”绵山在山西太原市北郊,是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山上有许多古迹和文物,如真武庙、天池等。 ②城外高山接太行:《太平御览·州郡部》引《地理风俗记》说:“山西太原府东北六十里有绵山。”绵山位于太原城之东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题目的提示,分析诗歌的内容和写法。 “自柏枧山至引量桥”,点明地点、时间和人物,交代了诗人行经之处,为后两联写景抒情作了铺垫。“楼从桥上盖”一句,描写了建筑的宏伟,为后两联抒情作了铺垫。“地僻往来稀”一句,写诗人经过之地偏僻荒凉,为后两句抒发感慨作了铺垫。“泉洗石根瘦”一句
这首诗名为《野望》,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下面逐句解释其含义,并给出译文、关键词注释以及赏析。 1. 旷野萧条暮景悬,眼光尽处地连天。 - 注释:旷野:广阔的田野。萧条:荒凉。暮景:傍晚的景象。目光尽处:视野尽头。地连天:天空与大地相接。 - 赏析:第一句描绘了夕阳的余晖映照在辽阔的田野上,给人一种空旷而凄凉的感觉。"目光尽处"暗示了视线所及之处都是如此景象。 2. 路无马迹多荒草
【注释】 四弟:指作者的四弟。苏州:今属江苏省,在浙江省北部。刺史:官名,掌一郡或府之政令。权来逾五日:权(即暂代),超过五天(时间)。周顗:周伯仁,晋朝著名清谈家,因与殷浩有隙,被贬为豫章太守。陈暄:晋人。 【译文】 苏州送来美酒,藓苔门庭风雨交加,举杯畅饮,别去燕台夜有霜。 刺史权来已逾五天,菊花盛开时节重阳节已过。 莫嗔周顗驰名早,多谢陈暄为我藏。 恰好东离索诗句,白衣人到便倾觞。 赏析:
【注释】 自:从。柏枧山:地名,在今四川宜宾市。至:到。引量桥:地名,在今四川宜宾市。两崖回合处:指柏枧山的山岩回旋处。仄磴:狭窄的石级。肩舆(yú):轿子。芳草:青草。黏屐(qī):把鞋粘在鞋底下。曳裾:拖长裙角。树:山中树木。涧:小溪。峡口:峡谷入口。忽中断:忽然之间被隔断。长虹:指彩虹。碧虚:彩虹下的天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览四川宜宾柏枧山时所写,描写了他从山岩回旋处开始攀登
天台一万八千丈,谢屐梯云未能上。 阴崖雪积万年藤,飞作仙人九节杖。 仙人王烈朝玉京,葛翁又向璿台行。 紫芝灵药不轻泄,君昨宦游过赤城。 赤城霞起连远岫,众圣排云露肩袖。 见君中道立徘徊,笑拔虬髭介君寿。 君时四十年方强,手摘星宿如探囊。 历遍云蓝七十二,携归东海呈高堂。 忆我高堂谢单宰,孙枝侍舞斑衣彩。 归田复出终郎官,天坛灵寿今犹在。 我摄淮平斗大州,青藜簇簇蕃新秋。 披枝剪叶饰根干
吴湘是清代的诗人。下面将具体介绍吴湘: 1. 基本信息:吴湘,字婉罗,生于清高宗乾隆年间(1736-1795),浙江钱塘人。他的诗作多展现了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和细腻的情感表达。 2. 创作风格:吴湘的诗作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情感内涵著称。她的诗歌常常以女性的细腻情感见长,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怀与感慨。 3. 代表作品:吴湘的代表作品包括《挽某县令》和《望湘人·春阴》
朱文娟是清朝的诗人,字吟梅,长洲人,有诗集《听月楼诗草·附词》。 朱文娟的诗作风格独特,语言质朴而不失典雅,善于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景物来抒发内心感受。她的诗歌多反映了清代社会的某些侧面,如对自然之美的喜爱、对人生哀愁的感慨以及对历史沧桑的感慨等。这些诗作不仅展现了她的个人才华,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清朝文化与社会生活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