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泪河源竭,忧端泰华齐。
苦吟知有恨,细写却无题。
事与孤鸿北,身携片影西。
催归烟树外,不用向人啼。

无题

老泪河源竭,忧端泰华齐。

苦吟知有恨,细写却无题。

事与孤鸿北,身携片影西。

催归烟树外,不用向人啼。

注释:

  1. 老泪河源竭:指眼泪已经流尽,形容悲伤到了极点。
  2. 忧端泰华齐:忧思的源头如同泰山和华山一样高耸,比喻忧愁之深广。
  3. 苦吟知有恨:指在痛苦地吟咏中感到深深的遗憾。
  4. 细写却无题:虽然仔细描写了事情,但最终却没有留下题目或结论。
  5. 事与孤鸿北:事情就像孤独的大雁向北飞去。
  6. 身携片影西:身影如同一片影子,随着身体向西飘去。
  7. 催归烟树外:催促着回归到烟蒙蒙的树林之外。
  8. 不用向人啼:不需要向别人哭泣。

赏析:
此诗是一首抒发诗人内心情感的作品。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内心的忧愁和遗憾,展现了对世事无常和个人命运的感慨。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对世事的无奈和感慨。

首句“老泪河源竭”直接点明了诗人泪水已干,暗示了诗人心中的痛苦已经达到了极点。这里的“河源”可能指的是诗人心中的源泉,也就是他的情感之源。“竭”字则表明了情感之源已经枯竭,无法再继续流淌。这一句不仅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也揭示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第二句“忧端泰华齐”,诗人将忧愁之情比作泰山和华山,表达了忧愁之深广和沉重。泰山和华山都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代表着坚韧不屈的精神。在这里,诗人用它们来形容自己的忧愁,表明这种忧愁是无法比拟和超越的。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民族精神的一种传承。

第三句“苦吟知有恨”,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在痛苦中的反思和领悟。这里的“苦吟”可能是指艰难的创作过程,也可能是指艰难的生活经历。诗人在痛苦的吟咏中感到深深的遗憾,这表明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无奈和失望。这句诗既体现了诗人的才情,也反映了其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第四句“细写却无题”,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对于事物的看法。这里可能是指对某件事情的细致描述,但最终并没有留下题目或者结论。这种写法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冷静观察和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对细节的捕捉和描绘,表达了对于生活琐事的淡然态度,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第五句“事与孤鸿北”,诗人将事件比喻成一只孤独的大雁向北飞去,表达了事件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这里的大雁象征着自由和远行,而向北则表示远离故乡和亲人。诗人用这样的比喻表达了对于人生归宿和命运归宿的深深忧虑。

第六句“身携片影西”,诗人将自己的身影比作一片影子,随着身体向西飘去。这里的“西”可能表示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诗人通过影子的形象,表达了自己生命的短暂和脆弱,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最后两句“催归烟树外,不用向人啼”,诗人在描绘了一个孤独的景象。这里的“烟树”可能是诗人所在之地的自然景色,而“催归”则传达了诗人对于归宿的渴望和无奈。诗人表达了自己无需向他人诉说自己的痛苦和哀愁,因为这是自己的内心体验,无需他人知晓。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内心情感的刻画和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对于世事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诗人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