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是真颠者,能颠故有余。
试留吴郡草,为报揭阳书。
带日辞铜马,投云听木鱼。
南归定何日?
白象守林庐。
以下是对《赠颠叟僧别二首》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 未是真颠者,能颠故有余:
- “未是真颠者”意味着不是真正的出家人或者尚未达到完全放弃世俗生活的状态。
- “能颠故有余”表示因为已经达到了一种颠倒常规、超然物外的境界,所以显得更加从容和自在。
- 试留吴郡草,为报揭阳书:
- “试留吴郡草”指的是留下一些书信或者记录,作为与友人交流的媒介。
- “为报揭阳书”中的“揭阳”可能是指一个特定的地点或者是某个人的名字,这里用来表达回信的意思。
- 带日辞铜马,投云听木鱼:
- “带日辞铜马”中的“铜马”可能是寺庙中的一种象征,代表着一种精神的寄托或者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 “投云听木鱼”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场景,通过聆听木鱼的声音来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力量。
- 南归定何日?白象守林庐:
- 这里的“南归”可能指的是返回故乡或者寻找归宿。
- “白象守林庐”象征着一种守护和安宁,就像白象一样静静地守护着树林里的小屋。
- 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僧人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修行状态。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简练,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和对自然和谐之美的向往。
-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僧人生活的描述,也是对心灵自由和超脱尘世的一种追求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