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数先朝辅弼贤,如公孰可语同年?
二童一马临荒镇,百感千忧倚上天。
深厚已闻鸾诏趣,平安不用雁书传。
别来濯濯春城柳,谁信秋风慰目前?
寄上甘肃吴右丞三首
范椁,字亨父,一字德机,清江(今属江西樟树)人。家贫早孤,刻苦自学。年三十六,辞家北游,卖卜燕市。荐为佐卫教授,迁翰林院编修官,后又任闽海道知事等。人称“文白先生”。与虞集、杨载、揭傒斯齐名。有《范德机集》。范椁的诗作以豪迈激昂、雄浑壮美而著称,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揭露官场腐败,批评时弊,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同情。
诗词原文:
历数先朝辅弼贤,如公孰可语同年?
二童一马临荒镇,百感千忧倚上天。
深厚已闻鸾诏趣,平安不用雁书传。
别来濯濯春城柳,谁信秋风慰目前?翻译:
先朝有许多贤臣辅佐,你这样的人物谁能与我相比?
两个孩童一个马夫来到荒凉的小镇,我深感忧愁,依赖天意来寻求安慰。
你已经听说朝廷有诏命,你的平安不需要通过书信传递了。
自从与你分别以来,春城的柳树已经长得很茂盛了,又有谁能相信秋风可以慰藉我的心呢?注释:
- 历数:回顾历史。
- 辅弼: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 二童一马:形容一个人孤独的状态。
- 荒镇:偏远的小镇。
- 深厚:指朝廷的诏书。
- 鸾诏:古代帝王颁发的诏书。
- 平安:这里指政治上的安全。
- 雁书:古代使者往来所乘的雁鸟。
- 濯濯:茂盛的样子。
- 秋风:比喻季节更替带来的凉意。
-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范椁写给甘肃吴右丞的一首七言律诗,通过对吴右丞的赞美和对其生活状态的描述,表达了对他的深切关怀和友谊之情。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二童一马”形容一个人的孤独与无助,“百感千忧倚上天”则表达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深深忧虑。同时,诗中的“深厚已闻鸾诏趣,平安不用雁书传”更是展现了他对于朝廷政策的理解和支持。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