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尽日破南溟,行路经年倚寿星。
子自全家依翠岳,我犹万里隔青冥。
山田鹿下投书去,水馆猿啼却坐听。
王事驰驱知有素,何由重见此邮亭。

【注释】

傅之:人名。谒告:告假。湘中:湖南。宵征:夜行。翌日:次日。僚友:同僚的朋友。生居:指友人的居所。亭中二首:《唐才子传》载,李益曾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作《序》,并自注“又《寄岳州李十二署郎中》,又《题岳阳楼》”。后因以“生居”代指友人的居所。王事:公事。驰驱:急驰。素:旧,往昔。邮亭:古代传递文书的驿站。

【赏析】

这是组诗的第一首。诗的开头两句写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情景。北风在一天之内把南溟(南海)吹破了,诗人在旅途中已经走了一年了。由于路途遥远,他只能依靠寿星星宿来指引方向。接着,诗人描绘出一幅友人在山中修道、归隐的图画:他全家都依靠着青山翠峰,而诗人自己却仍然远隔万里。第三句是说:友人在山上田里投书而去;第四句是说:他到水边的馆舍去听猿猴的啼叫。最后一句是说:因为公事繁忙,知道老朋友已经很久没有见面了。这首诗的末两句是全诗的总括:山田鹿下投书,水馆猿啼却坐听,王事驰驱知有素。意思是,友人在山中修道、归隐,而诗人自己则仍然远隔万里,公事繁忙,知道老朋友已经很久了。因此,这两句诗实际上是全诗的主题所在。

这首诗是组诗的第一首。前四句是叙事,后四句是抒情。叙事和抒情紧密相联,浑然一体。叙事中包含着抒情的内容。

此诗开头四句叙事写景,概括地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景。第一句写诗人与友人离别的时间和地点。“傅之经历谒告还湘中”,说明诗人与友人是在湘中告别的;“未语别而宵征”,表明二人分手后,诗人连夜赶路,所以未能说话就分手了。第二句描写诗人与友人离别后的行程和心情。“北风尽日破南溟,行路经年倚寿星”,是说北风刮了整整一天,把大海的海水都刮干了,诗人在途中已经走了很长时间了,只好依靠北斗七星来辨认方向。诗人之所以要依靠北斗星来辨认方向,是因为他离家很远,看不见家乡的景物,也看不见自己的行踪,只有借助天上的星星才能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这两句话既表现了诗人旅途的艰辛,也透露出他对家乡和故人的眷恋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是对上两句的具体解释,进一步写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情状。第三句写诗人与友人在山上修道、归隐的情景:“子自全家依翠岳,我犹万里隔青冥。”这两句的意思是:你们全家人都依靠着苍翠的山峰修道隐居,而我却还在万里之外的地方飘泊。第四句写诗人自己远隔万里的情景:“我犹万里隔青冥。”这两句的意思是:我自己还在万里之外的异地漂泊呢。

最后两句是诗人对友人的慰问,也是对全篇的总结。“山田鹿下投书去”,写诗人给友人写信的事,信中写了什么内容不得而知;“水馆猿啼却坐听”,写诗人在水边的馆舍听到猿声,却坐下来聆听,不知在想什么心事;“王事驰驱知有素”,写诗人公事繁忙的情况,他知道老朋友已经很久没有见面了。这几句都是写诗人对友人的问候和关怀,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此诗语言朴素自然,风格平易亲切。全诗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情景交织,浑然一体;叙事中包含着抒情的内容,抒情中蕴含着叙事的成分,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